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越创新 越包容 越幽默

中国文化报记者 罗群

无论是中国的相声、滑稽节目,还是日本的漫才、欧美的幽默剧等,幽默艺术令人开怀大笑、笑有所思,广受欢迎。近年来,幽默艺术相关活动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日前,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江苏省文联、张家港市政府主办的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秉持“请进来”的原则,坚持“幽默丰富生活 欢笑连接世界”的主题,邀请日本、波兰、法国、美国、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幽默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齐聚江苏张家港,以演出、交流等活动展现幽默艺术魅力,共话幽默艺术发展。

展现幽默艺术风采

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举办了多场不同类型的幽默艺术演出。开幕式上,中国的安多弹唱、昆明说唱、苏州评弹、相声、滑稽节目等,与法国女子四重奏、波兰幽默剧等同台献艺,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曲艺之美,又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体现了中外幽默艺术的对话交流、异曲同工。

作为主办方,中国曲协近年来紧跟说唱艺术发展脚步,关注年轻观众的兴趣点,在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期间推出漫才秀专场,邀请日本吉本兴业株式会社的优秀漫才团队来华参演,为中日演员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来自中日两国的12位青年演员为400多位观众奉献了一场70分钟的漫才表演。西川晃启、松本康太等6位日本青年演员带来了3个精彩节目,并制作了中文台词字幕,以帮助观众理解节目内容。中国相声演员李丁、梆梆和“荒岛人气王”组合表演了节目《儿子和儿子》《游戏》;中日青年演员闫佳宝、西田聪表演的《婆媳“料理”》作为本场唯一的中日合作节目,受到现场观众的喜爱。

波兰幽默喜剧《吼吼哈嘿》专场演出,展现了幽默艺术跨越语言、直抵心灵的力量。除了专场演出,来自中、美、法三国的幽默艺术家还走进校园,与300多位青年学生展开交流。此外,中国曲协“送欢笑 到基层”系列活动也引入外国艺术家参与,在国际幽默艺术周期间举办中国曲协艺术团“送欢笑”走进塘桥镇演出活动,相声、口技、魔术脱口秀、四川清音、苏州弹词、山东快书与快板书联唱等节目收获阵阵掌声。

表演为内容服务

内容为人物服务

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除了有丰富的演出,还有思想的碰撞。“东西笑谈2.0:相声×漫才——那些从事幽默艺术的年轻人”研讨交流活动,聚焦从事相声、漫才、脱口秀等幽默艺术的年轻从业者,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演员进行交流,畅谈他们的从艺经历、创作与成长困惑。

相声与漫才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成为研讨交流的焦点。西田聪认为,漫才如同照片,着重向观众展现极具风采的定格瞬间;相声更像电影,对人物关系、前因后果的铺陈更为细致。“荒岛人气王”组合的两位演员则认为,相声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漫才的选题、人物塑造更加天马行空;相声更侧重演员与观众交流,漫才更强调演员之间的交流。此外,漫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应剧场、屏幕等表演空间,这种适应性体现在“入活”速度、表演节奏等方面。

这场探讨引发了李丁的进一步思考。他感到,与其分辨相声与漫才的区别,不如思考为什么要探讨二者的区别、二者何以存在区别。“我希望我们所探讨的是快速发展了20年的漫才与缓慢发展了20年的相声之间的区别。”李丁认为,相声强调所谓“血统纯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包容性、创新性,缺少变化就很难发展。相声不能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小块拼图,而是要让拼图越拼越大。“这就需要更多从业者投入其中并敞开胸怀、勇敢试错、大胆创新,多与兄弟艺术对话、交流、融合,为自身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李丁说。

中外从业者普遍感到,对于相声、漫才等幽默艺术来说,不论形式如何多样,内核总有共通之处,即表演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为人物服务。只有在舞台上塑造出让观众信任、亲近、感兴趣的人物形象,作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基于不同幽默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有从业者提出,可以推进中外幽默艺术内容互通、版权共享,将某一内容创意按照合适的体裁、样式予以加工,实现“一鱼多吃”,既有助于解决创意、立意等创作问题,也有利于推进中外幽默艺术对话交流。

内容互通、版权共享是一个探索方向,而中外联合创作早已步入实践、成为现实。由中国曲协与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推动的中日合作项目——中日说唱组曲《东渡》在2024国际幽默艺术周期间首演,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说唱艺术演绎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的故事。中日说唱组曲《东渡》是中国曲艺与日本传统艺能的首次合作,也是促进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