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1月20日消息(记者左洋)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5G网联无人机……在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现场,一款款5G+工业互联网的最新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展示了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央广网记者左洋 摄)
在武汉馆展区,一进展区就可以看见一台“大高个”机器人,粗壮的钢铁手臂和关节显得力量感十足。“我们这款机器人名叫‘劳动者1号’身高有1米8 ,体重95公斤,双臂负重达40公斤。”展位工作人员凡冬告诉记者,这款人形机器人小名叫“大壮”,是专门面向劳动作业场景进行设计的人形机器人,目的是代替人在偏远山区的变电站巡检、值守等。将来借助5G网络,还可以实现无线集群式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5G网联无人机自动方舱(央广网记者左洋 摄)
在中国电信展区,一款“5G网联无人机自动方舱”同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随着指示灯亮起,硕大的白色机柜从中打开,一台4轴大型无人机缓缓现身。“传统无人机是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操控距离有限。”湖北电信低空经济工程师卢成锦介绍,利用5G网联终端,无人机实现了无距离限制的操控,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物流配送、河道检测和智慧城市巡检等多个场景。与传统无人机相比,该系统克服了飞行距离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在20公里半径内自由飞行,并支持无人机集群作业,轻松跨越障碍。
汽车柔性生产焊装工位(央广网记者左洋 摄)
在中国移动展区,一个等比例搭建的汽车柔性生产焊装工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工位中的机械臂正在进行上料、下料和焊接等工序,其操作显得异常灵活和流畅。这种流畅性背后的最大功臣是5G-A技术。
中国移动研究院工作人员马万明介绍,传统的机械臂和工具台之间,是通过有线插针进行对接通信,存在多点对接成本高、通信协商引入时延等问题,现在通过5G-A确定性技术改造以后,单向通讯时延可以降低至4毫秒,可靠性高达99.99%。人眨眼大约需要300到400毫秒,这意味着在人眨眼的一瞬间,设备之间可以完成约70次通信。
通过5G技术的加持,人形机器人、智能工厂和5G网联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正逐步走向成熟,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