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驿站可小憩 暖心居所有实惠

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其在京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正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期,北京市朝阳区整合辖区各种空间资源,打造了2912处新就业群体服务空间,并通过提供租金优惠、建设友好场景等方式,探索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新模式。

全时驿站24小时提供服务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双井街道二十二院街艺术区的“小哥加油站”。入口上方黄色的门梁上,“双井驿空间”几个字为驿站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全天24小时服务”的logo显示了这处驿站的独特之处。下午两点半,午餐送餐高峰过后,陆续有身穿不同颜色工作服的骑手们来到这里小憩:有的小哥拿出自带的保温杯,接满热水后在桌前坐了下来;有的小哥进屋后第一时间给手机充上电,等待继续接单……

北青报记者看到,这处35平方米的驿站分内外两部分。外面的置物架上不仅有急救箱、工具箱、血压计等应急的药品和修理工具,还有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以及一次性雨衣、湿纸巾、水杯等日常用品。置物架旁边还有一张黑色的折叠椅,打开之后就变成了一张简易小床,小哥们可以在上面打个盹。靠近门口处摆放着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是小哥们的“精神食粮”——报纸和书籍。

走进里面的房间,这里摆放着桌椅,有电脑等办公用品,墙面挂着的白板上还有小哥手写的希望在某区域协调车位的内容。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处全时驿站是地区社会单位与属地共建点位,由企业出资租赁,街道公益使用,白天有工作人员值守,晚上则通过“密码锁+摄像头”的形式运行,周边活跃骑手可以通过输入密码进入驿站,实现了24小时全时服务。

据介绍,双井街道是北京市首个实现社区全时驿站全覆盖的街道。以这里为试点,朝阳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24小时全时驿站建设。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徐宏桢介绍,朝阳区将通过“依托党群中心建、利用社区用房建、整合物业岗亭建、依托街边设施建、整合企业空间建、依托小区广场建”六种模式,挖掘全时驿站建设空间。截至目前,朝阳区已经打造包括全时驿站在内的各类新就业群体服务空间2912处,各驿站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约5.8万人次。

2000余套房源提供租金优惠

除了在工作间隙有个能暂时歇脚的驿站外,租房问题也一直是困扰新就业群体的一大难题。为节省租金,不少快递小哥选择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却不得不面对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而朝阳区推出的面向新就业群体的暖心居住空间,则成为一种全新的探索。据了解,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整合区级资源共推出2000余套房源,为小哥提供租金优惠,打造了全市最大的新就业群体居住地。

昨天下午4点多,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将府家园社区北区西门南侧100米处的“将小爱暖新益站”。这处上个月刚刚建成开放的“将小爱”职工之家,可以为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提供“衣、食、住、行、乐”多元化便利服务。在这里,小哥们可以享受到衣物清洗、能量补给、用餐优惠、休息放松、充电换电、文体活动、政策咨询、学习交流、求职服务等多种服务。

除此之外,将台地区还整合多方社会资源,以芳园南里小区为试点,对总面积300平方米的房源进行统一水电改造,建立“小爱公寓”,以低于市场租赁价格,优先满足新就业群体住房需求。据了解,“小爱公寓”既可以提供按间出租的家庭房,也可以提供按床位出租的服务,租金大概是每个床位每月500元或600元,独立房间的房租按照面积大小不同而略有差异,每个月的租金大概1000元起。

类似这样的暖心居住空间在朝阳区还有很多:去年年底,金盏乡“七彩家园”经过改造变身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住房保障;今年7月,位于东三环左家庄的“城市建设者之家”正式启动招租……这些暖心居住空间虽然地理位置不同,但都具有可拎包入住等特点,而且租金要比周边普通住宅更加优惠。

典型友好场景已建成400余处

在朝阳区,很多商圈地区也打造了便捷实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空间。例如,麦子店街道以蓝色港湾智慧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在蓝港商圈外侧设立了专用停车区域,解决商圈地区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在三里屯商区,大厦物业公司为骑手们开放了工作人员电梯,骑手可乘坐电梯直达大厦餐饮层取餐,大幅提升了外卖小哥的送餐效率。

当前,朝阳区已建成新就业群体典型友好场景400余处、打造友好商户1000余家,优化提升全区所有社区导览指引和指示标识,实现驿站全覆盖、友好场景全覆盖以及关心关爱全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社区和新就业群体居住较为集中的村都将建成全时驿站。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新就业群体约有8.3万人。前期,朝阳区发布了“新就业群体20条措施”,基本解决了外卖快递骑手“找路难”“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目前,朝阳区正落实“三有”理念,即: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加快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组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对话

全方位服务助力小哥转型再就业

对话人:双井街道党群办副科长赵子韩

北青报:双井街道目前有多少个全时驿站?

赵子韩:双井街道的驿站是“3+23”模式:“3”个街道级的,“23”个社区级的。驿站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全年无休。社区级驿站大多在5到15平方米之间,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街道级的服务驿站就要大很多,面积大概在270到280平方米,有足够的空间场地去做培训、团建等集体活动。

北青报:这些驿站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赵子韩: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一般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基本服务,就是满足小哥们的休息、饮水、取暖、纳凉等基本需求,还有一个是帮小哥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跟社区互动,是深度融入类的服务。现在我们正在尝试第三类服务,就是对小哥开展教育、培训、赋能引导。

北青报:所有小哥都能凭密码进驿站吗?

赵子韩:新就业群体是个流动性很大的群体,很多人可能干一个月甚至一周就走了。我们要实现驿站的常态运转,首先要保障小哥们的安全,同时还要保障内部设备使用稳定有序,所以需要有一个沟通联络机制,确保这些能够实现。驿站密码我们会提供给那些平时跟社区联系密切的小哥,他们从业时间长、跟社区互动多、融入较深,他们只需要白天过来把信息登记一下,晚上凭密码就可以进来了。

北青报:街道还能帮小哥解决哪些需求?

赵子韩:我们梳理了一下,大部分小哥都有再就业方面的需求。因为对大多数小哥来说,送快递、送外卖只是一份过渡性工作。他们之后需要寻找再就业途径,那就需要技能方面的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了我们上面说的第三类服务,就是培训、赋能,帮助新就业群体实现转型再就业。此外,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还有交友、婚恋等方面的需求,街道也会帮他们举办生日会、相亲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