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 大河健康报 》( 2024年11月21日 第 A03 版)
□潍坊市中医院 齐立中
在我们的身体中,血液日夜不停地流淌,维持着生命的运转。那么,你可曾想过,当身体受伤出血时,血液是如何凝固并阻止进一步出血的呢?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血液成分的相互作用。简单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凝血因子激活阶段 血管受损后,组织因子被释放,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
凝血酶生成阶段 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被转化为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网罗血细胞形成血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凝血检验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一项检查。其常见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它是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PT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维生素K缺乏、严重肝病等;PT缩短则可能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它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严重肝病等;APTT缩短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等。
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含量降低可能见于严重肝病等;含量升高则可能与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有关。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凝血检验呢?首先,对于一些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易栓症的患者,凝血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其次,在手术前进行凝血检验,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最后,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定期进行凝血检验可以监测药物疗效,避免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进行凝血检验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采集血液样本,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或发生溶血。其次,某些药物和饮食可能会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如华法林、维生素K等。因此,在进行检验前,应向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用药情况和饮食情况。最后,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参考值范围,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以医生的判断为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