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淀阔群鸟至 “华北明珠”景象新

  初冬时节,泛舟白洋淀,各类水鸟不断飞过,在一丛丛金黄芦苇的映衬下,一派热闹景象。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季,白洋淀是鸟类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我们抓紧巡查,做好鸟类观测救治工作。”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监测站巡查员赵克俭说。

  今年以来,青头潜鸭、彩鹮等珍稀鸟类陆续在白洋淀出现,吸引了不少爱鸟护鸟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今年初冬的白洋淀格外美!”安新县爱鸟护鸟志愿者周龙山说,由于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好,很多候鸟变成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图片
  爱鸟护鸟志愿者在白洋淀拍摄的鸟类画面。新华社发(周龙山 摄)

  有“生态试纸”之称的鸟类大量聚集,这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体现。

  140余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余条沟壕纵横交错……作为华北平原上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白洋淀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白洋淀曾数次经历严重缺水乃至“干淀”危机。淀区污染增加、水位下降,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这方水域的发展瓶颈。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得益于南水北调、引黄入冀等工程,多方水源注入白洋淀。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蒲阳河、瀑河等退水闸,持续向白洋淀及上游河流进行生态补水。目前,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淀区面积从2017年的170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

  此外,雄安新区通过推进清淤疏浚、百淀连通等工程,让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Ⅲ类,达到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今日白洋淀,水清如许,生机重现。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到28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0种,“鸟类天堂”风采再现。

  “游客来了都爱吃炖鱼。原来淀里水质不好,捞上来的鱼带着土腥味儿,现在水清了,鱼肉味道也好了,本地菜更受游客欢迎了。”安新县赵北口镇杨庄子村村民杨国明说,不少村民都享受到了生态红利,和他一样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图片
  初冬时节,淀边村民行舟于白洋淀。新华社发(周龙山 摄)

  在安新县赵北口镇李庄子村村委会,一块大屏幕引人注目,村里的农家院、坑塘、船只等所在位置一览无余。

  “这是数字淀乡综合治理平台,有了它,村集体开展淀区治理就方便多了。”李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曹建民说,村里8个坑塘都安装了智能监控,80艘游船也都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

  在位于赵北口镇的部分水域,一架无人机正在按照既定轨迹巡航。这是赵北口镇为了巩固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开展“数字淀乡”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通过无人机巡航、北斗卫星定位等系统,实现对白洋淀生态保护的数字化管理,进而探索‘数字淀乡’乡村治理新模式。”安新县赵北口镇组织委员张程钢说。(记者苏凯洋、郭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