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新趣|天空精灵如约而至

从层林染透到木叶尽落,11月的北京,是深秋与初冬悄悄交替的一个月。此时,猛禽的大部队多数已过境完毕,最后一批南迁到达北京的猛禽是即将留在这里越冬的大鵟、普通鵟、白尾鹞、雀鹰、苍鹰、猎隼以及长耳鸮等等。与此同时,扛冻的雁鸭类也在继续过境,其中的一部分也会留下来越冬,北京的各大湿地公园为水禽们提供了完美的栖息地。在这段时间,爱鸟者们数着日子,等待着冬季限定的“老朋友”如约而至。

南海子“大明星”归来

“‘兔兔’回来了!还是在南海子的老地方。”“今天很幸运看到了‘猫猫’,它们白天一直在睡觉,不留意看还以为是两个树墩子呢。”11月,北京的冬候鸟长耳鸮归来的消息在观鸟圈中不胫而走。一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全城为“猫”狂,甚至还有爱鸟人专程从外地来到北京,只为了见它一面。猛禽中,鸮形目的猫头鹰本就长得可爱,其中的长耳鸮更是因为支棱着一对长长的耳羽簇,格外的迷人,鸟友们也喜欢叫它的别名——“长耳木兔”。

图片

清晨即将入睡的长耳鸮 甲子鼠001摄

月初的一个清晨,我与中国观鸟会的几位成员还有一众观鸟爱好者,一同来到南海子公园,连日的大雾让平日里热闹的公园一下子清静了不少,也让人不免有些忧心:这样的天气会适合观鸟吗?“别担心,这样的天气有利有弊。”此次观鸟活动的指导老师、中国观鸟会的前任会长付建平向大家解释道:“雾天的确会对观鸟视野有一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鸟也不容易看见人类,会降低戒心,不那么容易被惊飞。”

进入公园,自然是先奔着南海子的“大明星”长耳鸮去。留心的话,在湖边的柳树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身影。此时天已大亮,只见一只长耳鸮正闭着双眼在柳树枝条上睡觉,圆圆的脑袋缩在蓬松的羽毛里,一对耳羽簇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像两片柔软的小树叶。有时风力突然变大了些,吹得柳树枝剧烈摇动起来,它便睁开橙红色的圆眼睛好奇地四下瞅瞅,然后又进入了深度睡眠。其实,那对像兔耳一样翘起的耳羽簇并非长耳鸮的听觉器官,它们在紧张或受惊的时候,就会把耳羽簇高高竖起,以此来威胁吓退对手。长耳鸮还能通过耳羽簇的细微变动,向同类传递信号,发出警报。虽然实在是一个“萌物”,但它那披着褐色蓑衣一般、稳稳立于柳树枝头的模样,又总会让人忍不住想起“孤舟蓑笠翁”的形象来。

图片

白天正在睡觉的长耳鸮 游世情 摄

长耳鸮属于夜行性猛禽,主要以鼠类为食,夜晚出去捕猎,白天则躲藏在树林里休息。为了不打扰这只长耳鸮,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放轻了脚步、停下交谈,欣赏了一阵它的睡姿后就赶紧离开了。随后,付建平告诉我们,要想观察长耳鸮,还有一个方法是留意树下的线索:长耳鸮一般每天都会吐出“食丸”,这种黑色的团状物包含了一些猛禽难以消化的动物毛发和骨骼。因为长耳鸮的栖息地通常都比较固定,有时甚至会精确到某一树枝,所以在它们的固定“居所”下,通常都会遍布食丸和其他排泄物。

北京南海子公园的柳树林,是一些长耳鸮选择的固定栖息地之一,等到冬天再深一些,当柳树叶也落尽,无法继续供它们藏身之时,长耳鸮就会离开此处,转移到针叶林中。南海子已经连续很多年发现有来过冬的长耳鸮了,说明这里是它们的固定“食堂”之一。

因为住得不远,观鸟爱好者高先生几乎每天清晨都会来南海子公园,静静地看一看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长耳鸮:“如果想每年都能在南海子见到它们,一是要注意文明观鸟,不惊扰它们;其次可能还需要维持好附近的生态平衡。”

雁鸭空降 飞羽云集

暂别了正在休息的“明星”长耳鸮,我们继续在公园内沿湖观鸟。位于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公园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水域众多而开阔。历史上,这里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的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专供皇帝演练骑射、行围狩猎。如今在麋鹿苑一带,不仅散养着许多麋鹿,还栖息着大量湿地鸟类,是观察涉禽的绝佳之地。

随着风力增强,雾气渐渐散去,在湖面上我们能看到游动的鸭群。那是一群斑嘴鸭绿头鸭,混在其中的还有一只琵嘴鸭。虽然它的外形与一般的水鸭相仿,但那张像琵琶一样的奇特大嘴还是使它一下子“暴露”了。这种扁平的嘴部能令琵嘴鸭很方便地在泥潭、水中捕捞和过滤食物。在它们不远处,小鸊鷉和凤头鸊鷉也正在觅食,枯萎的荷叶中还躲藏着一只鸿雁,只伸出长脖子,假装自己是一段残荷。

图片

鸿雁 甲子鼠001 摄

突然,天空中一道黑影飞鸣着划过,通过相机镜头,发现原来是一只凤头麦鸡。凤头麦鸡是一种中型涉禽,常栖息在水边或草地上。它的外形也很漂亮,背部的羽毛泛着金属色的光泽,遗憾的是,这次未能看到它停下来的自带羽冠、传说像“天线宝宝”一样呆萌的模样。在麋鹿苑,透过望远镜,我们还观赏到了上百只苍鹭站成一片的壮观景象。苍鹭喜欢集群繁殖,筑巢的地点多选在湿地附近高大的乔木顶端,近些年,随着环境的持续改善,麋鹿苑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苍鹭在此停留甚至安了家。

图片

苍鹭 甲子鼠001 摄

初冬的南海子公园,除了大批雁鸭类候鸟结伴“空降”以外,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达乌里寒鸦和燕雀等北京地区的冬候鸟也如期到来,准备在此度过寒冷的冬天。我们行走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喜欢集群的达乌里寒鸦如墨团一般于空中掠过。本次担任活动领队的傅聪对大家说:“麋鹿苑是北京少有的几个在冬季能够同时观察到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达乌里寒鸦和秃鼻乌鸦的地方,种类可以说相当齐全了。”

图片

达乌里寒鸦 甲子鼠001 摄

北京为何乌鸦这么多?这是观鸟爱好者常会问到的一个问题,傅聪表示,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有趣:根据北京园林部门介绍,早在清代满族的信仰中就对乌鸦爱护有加,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历代清帝遵从祖训,也在紫禁城中饲养了无数只乌鸦。算起来,乌鸦聚群于北京城内生活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不折不扣的“北京土著”了。伴随着城市建设和人的活动,现代的北京市区依然为众多鸦科动物提供着便利条件,这都是它们进入城市并常住的原因之一。

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

据观鸟爱好者回忆,听过鹤鸣的人,那种清越的声音会在耳边久久回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写出了鹤鸣那种四面八方、上天入地的穿透力。

图片

灰鹤 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供图

鹤属于大型涉禽,今年北京的冬候鸟灰鹤几乎与长耳鸮同时回到北京。寒霜初降之时,灰鹤的“先头部队”已顺利抵达了延庆区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每年的11月,野鸭湖都会迎来大批迁徙的候鸟,灰鹤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之一。伴随灰鹤而来的,还有黑鹳、小天鹅、红嘴巨燕鸥等多种珍稀候鸟,它们中的一部分将在野鸭湖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

因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内水源清洁,又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不仅为冬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也吸引了许多迁徙鸟类将此作为中转站休息。据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鸟类都特别聪明,留下来越冬的这一批虽然主要以保护区内种植的玉米为粮食,但它们有“储存”的意识,会先飞到别的地方觅食,待条件实在不允许的时候(比如遇到极端天气),才会开始吃保护区内的粮食。特殊情况下,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会采取科学人工投喂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主动投食,为候鸟提供食物补给。

“最近我们还在盼着丹顶鹤回来。”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满怀期待地说:“自从2021年延庆第一次发现了丹顶鹤,之后连续三年,它们一家都会到访野鸭湖。今年还没来,我们一直在等待着。”

【科普】文明观鸟 爱鸟护鸟

随着越冬候鸟迁徙过境进入高峰期,北京的许多公园、水库都成为观鸟胜地,随处可见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虽然绝大多数观鸟者都懂得要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安静地观察与拍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观鸟行为。比如,有人为了在白天拍到长耳鸮睁眼的照片,在南海子公园使用强光手电筒照射长耳鸮,或冲着它高声喊叫、踹树、扔石子。这些行为都大大干扰了长耳鸮的休憩,甚至还会使其产生应激反应,惊慌飞离时撞到树上。

为了守护这些天空精灵,为了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都要自觉地做一个文明高尚的爱鸟者、观鸟者、拍鸟者和护鸟者。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记者:曾子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