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这家合作社棉花产值何以突破5300万元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今年,我们合作社棉花亩产量平均达到了517公斤,比去年亩产高出83公斤,产值5371万元。”11月17日,巴州尉犁县恒山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小青告诉记者,今年丰收得益于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以后还得好好钻研,争取明年让产量和产值再上一个新台阶。
图片
11月17日,尉犁县恒山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小青在检修农机。记者 杜建辉摄
  今年60岁的蒋小青有30年的棉花种植经验。2017年9月,他牵头成立了尉犁县恒山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恒山合作社”),将散户的小地块整合为大块农田,成立农机组、滴灌管护组和植保无人机组,推行农资采购、耕种、管理、采收、销售等统一的管理模式。2023年,合作社再度发力,打造2500亩智慧农业试验田取得成功。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恒山合作社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社员收益丰厚,合作社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有力。2022年,恒山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23年,恒山合作社被授予“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称号,位列第156位。
整合资源 降本增效促发展
  “这一块地60亩,由16块零散小地块改造而成。以前地块太小,大型机械根本没办法作业。自从合作社对土地整合之后,机械进出自如多了。”在恒山合作社棉田忙碌的社员屈新利说,没加入合作社之前,自家土地面积小,大部分农活都得靠人力干,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机械化耕作,节省了时间、人也轻松,效益比以前强多了。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让棉农们抱团发展,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收入。”蒋小青说,合作社成立后,第一件事是平整棉田,将零碎的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棉田在耕种、管理以及采收环节都变得更加便捷,土地利用率也得以提升。田间埂子推平后多出来的土地栽植防风林,保障了棉花的茁壮成长。
  为进一步降低棉农生产成本,蒋小青直接与厂家和农资经销商对接,集中采购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跳过中间环节。“以前散户购买农资,采购量小,价格很难降下来。现在大家联合起来,农资需求量大,采购时有了议价优势,价格比以前降低了约20%,一年能省50多万元成本,节省下来的都是纯收入。”蒋小青开心地说。
  “加入合作社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屈新利说,在这里,棉花种植、浇水、施肥、打药、采收等作业都实行统一化管理。拿采收来说,合作社有自己的采棉机,每亩棉花的采收费用比市场价格低20多元。把各项费用综合起来算一算,每亩棉田比自己种植节省了400元左右。
  目前,恒山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成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18户增加至103户,棉田面积也从3400亩增加到1.2万亩。
图片
11月17日,尉犁县恒山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棉田里,一台秸秆粉碎残膜回收一体机在作业。记者 杜建辉摄
分工协作 专业力量创效益
  在恒山合作社,曾经驾驶农机的技术农户,如今成了“香饽饽”。以往,他们的技能只用于自家的小块田地,现在合作社为他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大家各展其能,汇聚成一股强大合力,有力地推动合作社向前发展。
  热合曼是开拖拉机的好手,他把自家191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成为合作社的农机手。每到春天,他驾驶农机在田间翻地播种;到了秋季,他又开着农机回收地膜。“土地流转出去,租赁费一年有13万余元,再加上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我一年有19万元的稳定收入。”热合曼高兴地说,像他一样的农机手在合作社有十几个,年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
  棉农史入全是合作社棉田滴灌管护组成员。过去,他家棉田的滴灌管都是他自己一手安装。合作社成立之后,凭借自身的优势,他与几位同样精通滴灌管安装技术的村民合作,成立了滴灌管护组,精心规划每一条滴灌管的铺设路径,全力保障万亩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怀揣着对现代农业的热爱,加入到恒山合作社,为这片传统的农业天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蒋福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取了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资格证,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迅速集结了8名无人机飞手,管护起合作社万亩棉田。
  “在棉田病虫害防治、棉花打顶和采收前喷洒落叶剂这些关键作业环节,我们几个人操控无人机就能轻松搞定,而且每个环节一亩地的成本才2元。”蒋福林自豪地说,别小看这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合作社棉田规模大,算下来能为棉农节省一大笔开支。
图片
10月13日,尉犁县恒山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棉花丰收,货车拉运棉花。蒋小青摄
科技加持 智慧农业引新途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智慧农业已成为趋势。蒋小青对此感触颇深,连续3年,他和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多次前往极飞科技的超级棉田参观学习。在超级棉田,无论是生产成本的把控,还是棉花质量与产量的提升,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受超级棉田成功经验的启发,2023年,恒山合作社专门划出2500亩地作为智慧农业试验田。在这片试验田的地头,农业物联网设备如同忠诚的卫士,全天候坚守。它们实时监测并采集棉田的图像、气象和土壤数据,完整记录下棉花全生育期的每一个细节。
  “棉田的关键在于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有了这套系统,试验田里仅需两人就能完成棉花浇水施肥的工作,要是在过去,这得十几个人忙前忙后。”蒋小青说,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再也不会出现有的棉花因缺水“渴死”、有的棉花因水多“淹死”的状况,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实践表明,恒山合作社智慧农业试验田在今年的生产成本和棉花产量上均有新突破:每亩用水量、农药及化肥用量等相较于之前降低了26%,棉花亩产量达517公斤,试验田每亩支出减少100多元。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蒋小青打算派遣合作社的技术骨干接受系统性的培训,以期更好地发挥智慧农业优势,为合作社创造更多价值。
  对于恒山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蒋小青心中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表示,今后要逐步将合作社的全部棉田都转化为现代化农田,使智慧农业在这片土地上更深入地扎根,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切切实实从现代农业发展中受益,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