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加快自主芯片装车应用,补全汽车芯片产业生态重要一环。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息,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汽车芯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标志着汽车芯片产品领域首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落户上海。
集成电路和汽车两大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上海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此次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落户上海,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芯片质量提升,加快自主芯片装车应用,补全汽车芯片产业生态重要一环。
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检验检测技术瓶颈,在汽车芯片各项性能、可靠性、车规适应性及实车工况用例等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板级、系统级和整车级在环检测能力,为汽车芯片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筹建期为18个月,计划建成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汽车专用传感器芯片、多芯片模组、汽车被动组件、芯片失效分析等6个专业实验室,聚焦控制芯片、功率芯片、存储芯片及大算力计算芯片等4类芯片开展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打通汽车芯片在设计开发、研发测试、装车验证、生产质控、风险评估全链路检验检测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故障失效分析能力,建立产业链质量保障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控机制,提升我国汽车芯片的质量供给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批筹和授权的在沪国家质检中心已达52家,其中已建成51家,服务领域涵盖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
车企纷纷下场“造芯”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智能化”下半场激战正酣,车企也开始纷纷下场“造芯”。
11月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小鹏AI科技日”上展示了公司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这款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专为AI大模型定制,具备在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去年9月,蔚来汽车也公布了其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并在今年7月宣布流片成功。理想汽车也在推进自研芯片项目,并计划在年内实现流片。
除了这些新兴的造车势力,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和东风汽车集团也在积极自研或投资芯片产业,他们的产品线覆盖了车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多个领域。
目前,包括蔚来、小鹏、理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都在按照特斯拉的思路,积极推进自研芯片的开发。
相较于新势力车企倾向于自研芯片,传统车企更偏好通过合资或战略投资的方式参与芯片产业。以吉利汽车为例,2016年,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时任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科技,该公司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18年,亿咖通科技与安谋科技联合成立了芯擎科技,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中央处理器等多种芯片的研发。目前,芯擎科技推出的国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已搭载在领克08车型上,正式量产上市。
与此同时,东风、上汽、一汽等传统车企通过战略投资入局芯片产业。上汽集团通过联合多方设立产业基金、投资芯片企业、与行业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近年来,上汽集团投资了川土微电子、尚阳通、芯驰科技等芯片企业。
比亚迪则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投资芯片半导体企业如地平线,另一方面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上加大自研力度。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比亚迪计划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1000亿元,聚焦包括生成式AI、大模型等在内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对于车企在芯片领域加码形式的差异化,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认为,主要是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他解释说,由于芯片研发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匹敌第三方供应商的能力,因此采购第三方芯片成为首选。同时,车企不能因芯片开发而延误车型的研发和上市进程。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