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大众日报》)

图片


山东是工业大省、化工大省、煤炭大省,固体废物产量居全国第一,大宗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山东省突出建机制、强能力、补短板,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着力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有力倒逼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国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以此为契机,山东正以更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大大宗固废利用处置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规划引领 提升利用处置能力


  以“建机制”为先导,山东持续完善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源头促进“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修订《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强化法规制度保障,明确提出“赤泥、钛石膏、磷石膏、碱渣、氰化尾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历史存量较大的区域,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存量消减计划,并实现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趋零增长”。印发实施《山东省“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以推进赤泥、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为重点,谋划了一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逐步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与产生情况相匹配。积极申报国家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成为全国唯一有2个项目入选的省份。

监管服务 规范固废环境管理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坚持“服务+监管”并重,是推进该项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动力。山东建立省级固体废物和信息化监管系统,每年组织全省16市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产废信息申报,包含企业基本信息、行业信息、一般工业固废产生类别、产生量、自利用处置量、委外利用处置量、贮存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规范收集贮存,为资源循环利用预留条件。强化固废跨省转移监管服务,跨省转移备案实现“一网通办”,并实行日常监管与专项排查相结合方式,强化末端管控。2023年,全省共申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2.6亿余吨、危险废物1291万余吨。

问题导向 打造特色“无废细胞”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最小单元,一个个“无废细胞”在山东不断被激活。聚焦废盐、高反应性精馏残渣、赤泥、氰化尾渣、脱硫石膏等固危废利用难题,开展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山东环保集团成功破解高反应性精馏残渣处置难题,滨化集团年可处理利用废盐13万吨,山东高速集团每年消纳赤泥30万吨,泰山石膏集团每年资源化利用脱硫石膏1500万吨。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推动企业内部设施共享、废物“吃干榨净”,万华集团通过开展“无废集团”建设每年节约成本约1.3亿元。随着“无废城市”建设日益深化,源源不断的创新案例在齐鲁大地竞相涌现,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绿色载体。

科技支撑 提升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技术手段为固体废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山东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发布有奖举报程序,鼓励群众举报非法倾倒问题;委托技术单位,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形成遥感、举报“两张问题清单”,交办各市排查固体废物倾倒点位,累计整治247个问题点位。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印发落实实施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以废电器等6类废弃设备及消费品拆解处理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并在厅门户网站开设了信访投诉举报专栏,累计现场检查158家拆解企业,整治问题345个,取缔非法拆解企业(作坊)12个,为“两新”工作提供环境基础保障。

共治共享 提升群防群治水平



  面对人少量大的监管难题,山东实行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处理举报高额奖励机制,充分依靠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会同省财政厅修订《山东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规定》,举报奖励最高金额由2000元提高到50万元,并进一步降低奖励门槛、简化奖励发放程序,创新与公安机关联勤联动、与新闻媒体联动的“双联”工作机制,畅通举报渠道。2021年以来,共实施有奖举报2.3万件、发放奖金2200万元,通过这一机制成功发现并消除固废领域突出环境风险隐患83个,营造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让涉固废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数字赋能 提升数字监管能力



  针对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统一的问题,山东启动“无废城市”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并列为“数字山东”建设重点任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无废城市综合管控平台、五大类固废专项管理、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预警中心和固废交易撮合四大模块,着力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固体废物相关业务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全面提升全省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能力。
  “无废城市”是山东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如今,“无废城市”建设已在山东全域展开,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持续降低。通过大力推动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无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无废城市”正在成为山东的“新名片”。

图片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李洁

编辑:李伟

审核:张素华 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