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划重点
在微软推出Copilot一年后,该款工具并未达到该公司预期,反而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微软内部员工对公司过早推出不成熟的产品发出质疑,许多功能存在缺陷或需第三方支持。
微软预计将在GPU和数据中心方面投入超1000亿美元,从AI投资中获取回报的压力持续增加。
订阅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功能不全,导致部分客户开始停止部署Copilot,而竞争对手正借机发力。
2023年9月,向来以温和低调著称的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极大热情推出了公司旗舰AI产品Copilot。他当时信心满满地宣称:“Copilot将彻底改变我们与技术的互动方式”,并预言这个AI助手将引领一个“全面促进个人、行业、社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时代”。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Copilot的表现似乎远远未达到他的预期。根据微软内部及外界的反馈,众多客户对这款AI工具感到失望,纷纷抱怨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安全性堪忧。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3位IT高管中,仅有4位认为Copilot为他们的公司带来了显著价值。
微软内部同样弥漫着越来越多的忧虑情绪,部分员工和高管对Copilot的未来持悲观态度。那些参与Copilot开发的员工更是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微软在尚未成熟的技术上投入了过多资金,这可能会使公司陷入无法盈利的困境。
有员工表示:“我感觉自己像是陷入了微软的一种集体幻觉之中,大家都口口声声说‘AI将颠覆一切’,但实际上,支撑这一愿景的基础还远远不够坚实,AI根本无法实现微软所宣称的75%的功能。
内忧一:微软是否在“造假神”?
在微软努力争取更多生成式AI支持者的过程中,公司内部与外部逐渐浮现出一种质疑声——微软是否在“造假神”?一位员工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雄心勃勃的愿景与用户实际体验到的产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微软内部,我们戏称这为‘成长的烦恼’,我们在飞行中还在学习如何制造飞机。”
许多员工对公司的决策感到担忧,认为微软可能过于急切地推出了这个尚未成熟的产品。一位参与Copilot开发的员工透露,其PowerPoint功能在初期“简直糟糕透顶”,即便到现在,许多Excel功能仍然需要依赖第三方厂商的支持。一位微软客户C级高管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Copilot的很多功能都让他觉得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据在职与离职的高管透露,在2024年3月,微软开始疯狂加快开发进程,试图在最初的热情消退之前为Copilot增添更多价值。一位微软高管谈及Copilot的表现时说:“在大约10%的情况下,它确实能展现出‘神奇’的一面,但其余的时间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还要试图做这个产品呢?”
内忧二:一切都被贴上Copilot标签
最近一次消费者版Copilot的更新引发了员工强烈不满。他们在内部留言板上表示,新版本“变笨”了,提供的信息大幅减少,许多查询结果都变成了“抱歉,我无法帮助您”。“有人觉得它功能反而退步了,”一位员工抱怨道。
员工们对微软将“Copilot”品牌过度标注在各类产品上的做法也表达了失望。过去一年,微软将Copilot引入Office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Edge浏览器等多个产品。“我们的市场部门似乎迷失了方向,每个产品都要贴上Copilot的标签,”一位员工吐槽道,“所有东西都是Copilot,其他都不重要了。每个团队都想通过加入一个不成熟的Copilot聊天机器人来刷存在感。”
“大家都想通过在工具里加入Copilot来显示自己的影响力,”另一位资深员工也表示,“所以我每次点击某些链接,都会遇到两个关于Copilot的弹窗。”
内忧三:巨额AI投资受质疑
内部文件显示,微软计划年底前采购180万颗GPU芯片,以满足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每颗芯片价格约3万美元。至2025年7月,微软欲将数据中心容量增至三倍,其当前日常用电量已相当于纽约市需求,约5吉瓦。至2027年,微软预计在GPU和数据中心方面投入超1000亿美元。
知名技术评论人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对此评论称:“这完全是幻想。”他认为,科技行业即将迎来“AI寒冬”,微软等科技巨头将为巨额AI投资付出代价,且AI根本问题如虚假信息等仍未解决。他预计:“人们终将意识到,这已超越极限,股价将暴跌。”
为腾出AI项目资金,微软大幅裁员,Azure团队受到直接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平台,Azure为微软带来丰厚收入,且在技术和安全服务中至关重要。“AI团队拿走了所有钱,”一员工表示,“但Azure团队在支付账单,并承担安全重任。”另一员工补充:“AI虽重要,但你们何时关注下为公司带来收益的核心业务?”
内忧四:内部薪酬不平衡
裁员并不是微软为推动AI计划所采取的唯一手段。为了吸引顶尖人才,微软在AI岗位上的薪酬远高于其他职位。据9月薪酬表显示,微软AI团队的平均薪资比公司其他岗位高出了约37%。例如,AI领域的软件工程师比微软其他软件工程师岗位的平均薪资高出48%。对求职者而言,微软AI岗位无疑极具吸引力。
然而,微软对AI的单一关注也让公司内部高层心生忧虑。“AI的确可能带来颠覆,抢占先机很重要,这我理解,”一位高管坦言,“但像我们这样的大公司本应能并行推进多个项目,现在却似乎只盯着一个耀眼的目标。”
外患一:客户不买账
Gartner的调查显示,尽管92%的受访者认为Copilot提升了员工满意度,62%的受访者表示“有些价值”,但75%的受访者反映员工难以将Copilot融入日常工作,57%的受访者认为该工具未能提供预期价值,53%的受访者则表示Copilot提供的结果经常不准确。
客户还抱怨Copilot的订阅成本过高,每月30美元,是微软365订阅费用的两倍。
此外,安全性成为客户对Copilot的最大担忧。Copilot能够浏览和索引公司内部所有信息,这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许多客户发现,Copilot能让员工阅读高管收件箱或访问敏感人力资源文档。一位微软员工透露:“现在,任何员工登录账户并启动Copilot,都能看到一切,包括CEO的电子邮件。”
另一名员工表示,Copilot在分享敏感信息方面表现“出色”,如工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数年时间,情况并不简单。”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客户已暂停部署Copilot。Gartner调查显示,40%的IT经理因“信息过度共享和安全隐患”推迟了至少三个月的Copilot实施计划。
外患二:竞争对手趁机发力
Copilot的欠佳表现给微软竞争对手带来了机遇,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在2024年9月推出了名为Agentforce的竞品。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嘲讽Copilot为“Clippy 2.0”,指责微软令太多客户失望,缺乏竞争力。
微软并不认同这些批评,其AI at Work的首席营销官贾里德·斯帕塔罗(Jared Spataro)认为这是竞争对手的酸葡萄心理。他说:“历史告诉我们,当竞争对手谈论你时,那是因为他们落后了。”
斯帕塔罗引用了几家客户的成功案例:Lumen预测,使用Copilot后其销售团队每年将节省5000万美元;霍尼韦尔则利用Copilot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当于增加了187名全职员工的产出;金融科技巨头Finastra也将创意制作周期从七个月缩短到了七周。
华尔街投资者也开始对过度炒作的生成式AI产生怀疑,尽管此前微软的估值因大肆宣传而飙升至3万亿美元。今年6月,高盛发布了一份报告《生成式AI:投入过多,回报太少?》,怀疑整个行业的AI泡沫可能很快会破裂。
风险投资界的热情同样减退。本月早些时候,硅谷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警告称,AI模型能力已接近“瓶颈”。
高盛预计,未来几年科技公司将在AI领域投资超1万亿美元,微软是其中的主要支出者。微软最近一个季度的资本支出创下200亿美元纪录,首次超过薪酬支出(员工总数已达228000人)。
AI投资巨大导致该公司当前财务年度部分团队预算拨付延迟,并首次增加Copilot销售目标,加大了从AI投资中获取回报的压力。(腾讯科技特约编译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