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大吉?“闭店人”怎可成职业!
□潍坊融媒评论员 宋玉璐
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以来,部分健身房、美发店、教培机构等预付式经营企业一夜跑路,背后的“职业闭店人”模式引发社会关注。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对闭店企业和背债中介、闭店人立案调查,罚没款65.58万元,警示大众通过转让企业来“跑路”的法律风险。
刚报名的健身房、早教班,几个星期后就人去楼空?“你只管圈钱跑路,我负责闭店。”近年来,“职业闭店人”的黑手频频伸向预付式消费领域,专为经营不善的商家策划闭店方案。
他们有完整的套路,有不少“职业闭店人”甚至公然在网上招揽生意,已然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这让无数深受店家跑路之害的消费者不禁苦笑,有费尽心机钻空子的工夫,好好琢磨一下怎么把店铺经营得更好难道不是王道吗?
国家允许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等,是为帮助经营不善的经营主体合法合规退出市场,却被不法分子当作恶意侵权、卷款跑路的工具。“职业闭店人”通过减资、破产清算等手段,帮助商家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并按比例收取佣金,最终商家“金蝉脱壳”,消费者退费无门。
“职业闭店人”吃准了消费者因维权难可能选择放弃,以及法律上有空子可钻,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职业闭店人”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对营商环境造成伤害,更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亟需重视与治理。
好在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预付式消费责任主体、合同解释、赔偿损失责任等问题作出规定。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了预付式消费领域经营者的义务。
斩断“职业闭店”这一灰色产业链条,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事前预防一环很关键。当前,多地在堵住漏洞、防范纠纷方面已作出探索。期待司法和监管举措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职业闭店人”的打击只会越来越严厉,这颗“毒瘤”终将会被铲除,消费者也能安心放心消费、有底气维权。
责任编辑:瓶瓶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