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方寸小 民生惠万千:青藏高原大力推动厕所革命

  新华社西宁11月20日电(记者李琳海、耿辉凰、杜笑微)赵宝宽有个“职业习惯”,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无论如不如厕,他都要“光顾”当地的厕所,看看卫生设施怎么样,是否有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厕所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设施,关系每个人的生活,折射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近年来,从县城到城镇,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因地制宜、科学引导,不断推广普及卫生厕所。

  赵宝宽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市政设施运行服务中心副主任,这座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小县城风光秀丽,有着“海滨藏城”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将“厕所革命”作为一项重要的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持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让群众如厕更“讲究”,“方便之事”更方便。

  初冬时节,走进刚察编号005的旅游公厕,厕所内光亮如新的洗手台、座椅、茶几、饮水机、充电设施等一应俱全。保洁员东州什姐力手持打扫工具和消毒设施,仔细清理着卫生死角。屋外已是白雪皑皑,厕所墙上装有电暖器,温度显示为24摄氏度,墙角的绿植充满生机。

  “我们会对每一间厕所进行冲洗,希望游客和当地民众有个好的体验。”东州什姐力说。

图片
  9月24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刚察县平均海拔超过3300米,是海北州的交通要道。背靠青海湖独特的旅游资源,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改善民生,刚察县的“厕所革命”势在必行。一个人口不到5万的牧业县,今年1至10月,当地接待游客近135万人次。

  据了解,2010年至今,当地投资1300万元,新建和改造旅游公厕34座,厕位总量430个,总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高峰期日均接待3万人次。

  赵宝宽说,当地拆除违建、清淤河道,布局配套高效的管网设施。此外,配备了像东州什姐力一样的工作人员62名,负责日常保洁和设备维护,保证公厕全天免费开放和化粪池及时吸污。

  刚察县公厕管理大队队长寇文军是当地人,他说,从前县城里多半都是用土墙砌成的简易厕所,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游客的体验度也差。如今,刚察的旅游公厕已是当地旅游新名片。“刚察美!一个小小的卫生间足以展现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一名游客在厕所的留言板上写道。

图片
  9月24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发(宋忠勇 摄)

  厕所的改善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坐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多年来无法建立水冲厕所,只能使用老式旱厕。冬季如厕如入冰窖,夏季如厕则蚊虫乱飞。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技术探索,新的气候适应性水冲式厕所2022年建成,不但有隔挡,还增加了太阳能设施和洗手池。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惠惠介绍,新型公厕采用了节水便器、洗手水净化回用、雨水收集回用等节水技术,太阳能供暖节能技术,以及粪污就地无害化和好氧堆肥资源化技术。

  目前,学校500多名学生和近70名教职工用上了干净舒适的新型厕所。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幸福家园社区,当地群众正在使用水冲式与免水冲式新型厕所。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青海,地震等灾害时有发生,免水冲式厕所能在灾害发生时临时使用。记者看到,这种可折叠的“盒子厕所”打开或折叠仅需十来分钟,折叠好的厕所只有0.4立方米。

  厕所方寸小,民生惠万千。王惠惠说,中央推动的“厕所革命”持续发力,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铺垫。今后将继续探索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新路径,全力做好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