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政府大门,畅通社情民意丨快评

全文1471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政府近期因大门敞开,电动车、私家车畅通无阻地进出政府大院,引发关注。

02自2019年7月实行开放日制度以来,舒城县政府的开放政策已行之有年,反响良好。

03政府开放政策不仅解决了停车位、餐饮、卫生间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拉近民众与政府的物理距离。

04另一方面,政府大门敞开可以让公职人员更多地接触民众,了解他们的诉求,履行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在网上“火了”。“掌上六安”发布的一则短视频里,当地居民说县政府“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从视频画面看,电动车、私家车畅通无阻地进出政府大院大门,市民旁白也说“从有印象记事起,大门就是敞开的”,“外卖小哥或是车没地方停的时候”都可以进入政府大院。

这不是2024年第一个“政府大门敞开”的新闻。十一长假期间,多地向游客开放政府机构停车场与政府食堂,解决外地游客“停车难”“吃饭难”的问题,赢得了游客与网友的普遍赞誉。而舒城县政府的“大门敞开”政策与前者有所不同。2019年7月舒城县政府办发布《舒城县政府开放日制度》显示,“本县政府、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以及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下属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单位”都在开放之列。不难看出,舒城县的“政府开放”制度已经行之有年,而且反响良好。

政府开放,当然可以解决一些直接紧迫问题,比如停车位、餐饮、卫生间资源不足,让公众可以享受这些公共资源。如果说热门旅游目的地实行这些举措是为了发展文旅产业,更好地为外地游客服务的话,舒城县的常态化开放则更像是立足本地,以可长久的制度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开车的人多了一条通行的道路,用餐的人多了一个去处,急着上厕所的人也多了一个选择。

政府大门敞开,更重要的意义则是夯实人民政府的宗旨与理念。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总给人“高墙深院”的神秘感与敬畏感,这种感觉不仅是门禁森严与高墙峻宇的物理感知,也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心理认知。而要改变这些印象,物理上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样重要。

政府大门的常态化开放,直接效果就是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物理距离。社会大众可以无障碍地进入政府大院,树立主人意识,见识政府大院的物理构造,了解公职人员的工作环境,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政府是为民众服务的机构、公职人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仆,在心理感知上把政府真正当成人民政府而非高墙衙门,这是有利于提升民众公共精神的,也会反哺公共利益。

再进一步,“政府大门随便进”不只是停留在借个道、停个车、吃个饭、上个厕所而已,而是上升到“开大门,走大路”的层次,提升政府职能部门与办事部门的效率,更好地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大门敞开是具备双向意义的:一方面让民众进入政府大院,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更多地见到公职人员;另一方面,公职人员也会更多地见到前来的民众,这一点相当重要。

政府大门敞开,可以让一线公职人员更密切地接触民众,这一点同样重要。当下,公务员中多数人的人生路径也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入公门”,一毕业就坐办公室上班,未曾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没有进行“生产性努力”,也就更难理解民生疾苦,容易出现“何不食肉糜”式脱离群众的工作模式,这就是社会大众诟病多时的“脸生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难出机关门,对民生茫然无知,对公共事务缺乏了解。

“见面三分情”,让政府大院的大门敞开,让民众都能自由出入,可以至少让公职人员与民众混个脸熟,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社情民意。而随着民众出入变多了,这种接触也就不只是混个脸熟而已,而是可以慢慢发展到“在政府食堂共进晚餐”的常态化接触,街谈巷议与茶余饭后里的第一手民情民意,足以在第一时间让公职人员听到与观察到,这无疑是比“走基层”更为直接的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

所谓“人在公门好修行”,这句俗语的本意是,公职人员是掌握权力的人,运用权力为民众解决问题,在公门中做好事行善事,远比在寺庙中修行要好。往深一层理解的话,既然寺庙里的和尚都可以倾听民众的求恳,乃至积德行善促进公共利益,那么公门里的公职人员就更应该多让民众进入公门,了解他们的诉求,聆听他们的呼声,履行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进而完成度己度人的“修行”。

总之,舒城县政府大院的“随便进”是值得鼓励与称道的便民之举,“开大门,走大路”的心态与做法也值得推广,让“政府大门敞开”政策不仅仅局限于节假日时段与几城几地,而是逐渐制度化与普遍化,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让公职人员更多地接触民众,也让社会大众感受到公仆的真义。

王兢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