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期将近?一场“漏气”事件如何演变成国际空间站的大危机

虽然在2022年2月,NASA曾宣布让国际空间站(ISS)延迟至2030年后退休,并发布了一系列包括开发商业空间站在内的过渡计划,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超期服役近十年的国际空间站,正在迎来自己的结局。


一场“漏气”危机席卷国际空间站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6日透露,目前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日益严峻,美俄已要求航天员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据初步调查显示,问题很可能出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上。NASA报告称,目前国际空间站存在4处裂缝以及50处“令人担忧的隐患”,每天有超过正常标准2-2.5磅的空气泄漏。今年4月,国际空间站的空气泄漏速度一度达到每天约3.7磅,随后俄罗斯航天员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如今每天的空气泄漏量减少了约1/3,但仍没有停止。

图片

出现危机的“星辰”号服务舱

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首次出现于2019年,近年来航天员多次尝试修复,但在今年依然出现了漏气速度“出现暂时性加快”的现象,目前NASA已将国际空间站的风险评估等级提升至最高。

在本月14日发表的声明中NASA透露,由于疑似裂缝非常小,肉眼不可见,而附近又密布支架和管道,航天员很难将工具伸入这些区域,从而增加了寻找空气泄漏点的难度,后续修复仍然面临困境。


危机背后浮现更多分歧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首个舱段“曙光”号功能货舱,随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飞往太空,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序幕,也象征着航天国际合作新时代的曙光。

然而相较于15年的设计使用寿命,高强度运行二十余年的国际空间站已经疲态尽显。伴随着多次延期退休,较早发射的舱段内的设备设施都逐渐老化出现裂纹、磨损和故障,不得不维修或者更换,运营费用几乎成为天文数字;再加之相关事故频发,出舱维修等活动被迫增加,在轨航天员也面临着一定的生命安全隐患。

持续运营国际空间站的性价比已经不高。

图片

不起眼的裂缝,正在加剧ISS面临的危机

2022年在NASA宣布继续延期退休至2030年后,虽然参与国大多都报以支持态度,但俄方却表示仅会维持本国舱段到2028年,随后将全力建设俄罗斯空间站。

而在这次漏气事故上,美俄分歧依然在继续。NASA对“星辰”号服务舱漏气部位的结构完整性和出现灾难性故障的可能性表示担忧,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则“不相信灾难性解体风险是现实的”;在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空间站漏气的问题上,双方的看法也不一致。

国际空间站原是美俄太空合作的结晶,而在近年来,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双方的合作全面恶化,太空合作几近中止,国际空间站成为了唯一无法拆分、被迫合作的分歧的具象化所在。


国际空间站将走向何处

目前,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已经转入始终保持密封的状态,只有运送补给的货运飞船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时才会临时打开。

同时,NASA还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龙”飞船临时安装一个额外的“托盘座椅”。它位于原本用于装载货物的区域顶部,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坐载人“龙”飞船返回地球时,可以将自己绑在上面。载人“龙”飞船在设计时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但因为安全原因,投入使用时只设置了4个正式座位。

图片

载人“龙”飞船座位示意图

新增加的这个“托盘座椅”是为乘坐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保留的。
如果国际空间站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并且佩蒂特无法进入停靠在俄罗斯舱段上的飞船,他可以坐在“托盘座椅”上,与此前搭载这艘载人“龙”飞船执行Crew-9任务的两名航天员以及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故障而被迫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航天员一起返回。
不过,漏气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于此。
由于“星辰”号服务舱负责与货运飞船对接,一旦确认将泄漏舱段关闭,那么货物接收效率将会受到显著影响。此外,国际空间站的姿态控制和轨道抬升也都是由俄罗斯的“进步MS-26”货运飞船负责,对接口缺少一个,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变轨能力造成削弱,万一出现空间碎片撞击将很难进行有效规避。
退役已成注定结局,或早或晚都无法无期限延后。随着美俄新型空间站建设都已提上日程,国际空间站的结局已在不远处了。


来源/《航天员》杂志、环球时报等

编辑/万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