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减肥药上市,中国医药电商能否造就新一代全球“药王”?

尽管本周一才官宣上市,但诺和盈刮起的减重风暴早就吹遍了国内的医药零售圈。

诺和盈是诺和诺德旗下的一款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于今年6月获批用于国内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款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过去的5个月里,国内各大医药商业公司都在积极搭建诺和盈的供应链。

最早的终端销售信息出现在美团平台——11月9日,美团首发诺和盈线上预约及到店门诊服务。此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也纷纷开启了诺和盈的预售渠道。11月13日,诺和盈在国内的首张处方在北京圆心大药房落地。

“相比于公立医院,医药电商和零售药房的机制更为灵活,对减重药这样的单品也更加重视,所以上货速度也会快很多。”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从业者方文(化名)表示,在中国数亿超重人口的基数下,作为兼具消费属性的减重神药,诺和盈的院外市场空间很大,但也很可能面临处方药滥用的风险。

如何在企业、患者、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中求得共赢,或许是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

图片

冲击2024年度“药王”

诺和盈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同胞兄弟“诺和泰”。

2021年4月,诺和诺德旗下的诺和泰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在当年完成商业化上市和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两件大事。

从药物学原理来看,诺和泰的药物活性成分是司美格鲁肽,它既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又可以作用于人体下丘脑的进食中枢,通过减少食欲和饥饿感,延缓胃排空等机制起到减重作用。也是在2021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美国获批了减重适应症。

因此,诺和泰在国内上市后,大量有减重需求的人群都将其作为“网红减肥药”来使用,还曾一度导致药物断供,影响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用药。据媒体披露,更有甚者,通过借用他人名义,在医院开出有医保报销的诺和泰后,再进行二手转卖,变相套用医保基金谋利。

“这次诺和盈上市,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超适应症用药的风险。”某三甲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生徐洋(化名)告诉《健闻咨询》,过去这两年,指名要求他开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他几乎都婉拒了。在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通过其它渠道拿到了药,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徐洋看来,诺和泰的减重功效明确,安全性也比较高,加上有国外适应症获批的先例,用做体重管理没有太大问题。唯一的弊端是,这些患者在自行注射的过程中,对剂量的调整优化,以及副作用的处置上缺乏专业指导,存在小概率风险事件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诺和泰和诺和盈药物成分相同,但价格却有不小的差距。以某医药电商平台为例,1.5ml装的诺和盈售价为1630元,同剂量的诺和泰则在390元左右,不到前者的1/4。

“诺和泰是医保品种,前期谈判时压价比较多,诺和盈瞄准的是自费的减重市场,定价高一些也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一位从事医药零售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短期内不排除诺和泰会抢走一部分减重市场的份额,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会通过渠道管理和投放等手段,严控诺和泰的流向,“最终司美格鲁肽会形成一个双轨制的供需关系,诺和泰便宜一些,主要在院内开方,专供糖尿病患者。诺和盈则作为盈利来源,面向院外市场和减重人群。”

诺和诺德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5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达到203亿美元,这一数字距离K药(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前三季度的216亿美元销量仅有咫尺之遥,在诺和盈中国上市的助力下,司美格鲁肽或有一争年度“药王”的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总额约为7亿美元,这是减重市场尚未打开时的数字。有分析预测,到2030年,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48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7%。

当然,诺和诺德也需要面对后来者的竞争。今年7月,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的长期体重管理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很快就将上市,且定价大概率低于诺和盈。此外,国内至少有15种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已经处于临床阶段,将在两年内向原研药发起挑战。

医药电商或迎合规大考

在这一轮诺和盈的上市热潮中,医药电商平台的助攻表现最为突出。

早在11月9日,美团就首发了诺和盈线上预约及到店门诊服务,并在页面端设立了专区,标注为“医院专供,全网首发”。此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也纷纷开启了诺和盈的预售渠道,并在价格上予以优惠。

《健闻咨询》发现,在上述电商平台,诺和盈的最初售价不到1400元,包含挂号、诊疗和取药服务。而本周一官宣上市后,各大平台上的入驻商家陆续上调价格至1600元至1700元不等。“之前的是早鸟优惠价,现在已经享受不到了。”某门诊客服回应称。

此外,平台还随药提供相关服务包。比如,用户如果通过美团预约下单,就可以在“用药前12项器官功能血检”和“复合益生菌一盒”中择一使用,并有医生、减重顾问和营养师组成的团队进行用药指导。

更重要的是,医药电商平台把线上购药的便利性做到了极致。《健闻咨询》在一些电商平台尝试预约购药,在填写个人信息,确认取药方式之后,系统就会开出对应的电子处方。在整个开方、审方的过程中,医生并不会主动介入问诊,而是以用户的个人承诺为准。

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从业者方文表示,事实上,自从诺和泰获批以来,关于司美格鲁肽被滥用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即便是今天批了减重的适应症,也只是允许BMI(体质指数)大于等于30,或BMI介于27到30之间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使用。

但真实情况是,肥胖并不仅仅是一种疾病定义,它还是人们对于自己形体状况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完全因人而异。“这也是司美格鲁肽被滥用的根源,因为减重药不仅仅是在临床上有需求,它还有医美消费的属性,这两者的边界很难能够分清。”方文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上宽松的购药环境,确实更适合司美格鲁肽这个单品。

毫无疑问,诺和盈上市会强化司美格鲁肽在减重药领域的用户心智,从而带来更大的销量,而其中大部分交易都会在线上平台完成。这不仅是处方药监管部门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是各大医药电商平台无法回避的问题。

“它的市场潜力足够大,大到没有人会放弃这块蛋糕,也没有人敢忽视背后的用药安全问题。所以我认为诺和盈的上市,是对中国医药电商合规性的一次检验,也许它会把这个行业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方文说道。

文 / 毛晓琼

编辑 / 庞贝贝 李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