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红色旅游更有趣

本报记者 赵珊

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名单近日发布。入选的优秀案例包括“‘数字一大——数字世界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元宇宙服务矩阵”“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平台”“歌乐忠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览项目”“平津战役纪念馆多维演示”“红色沙家浜沉浸式演艺”“最忆船政沉浸式体验剧”“《看见鲁迅》——北京鲁迅故居AR实景重现”“革命文物数字化创新技术应用”。这些优秀案例展示了红色旅游应用新技术后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发展模式、扩大有效供给等特点,反映了各地对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的有益探索。

据了解,为引导各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创新表现方式,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联合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以技术在红色旅游领域的应用为切入口,组织开展优秀案例遴选征集活动,共收到28个省(区、市)及5家部直属单位报送的80个案例,最终选出8个优秀案例。

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以“数字化”破题,用新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旅游发展,满足年轻游客需求。“‘数字一大——数字世界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元宇宙服务矩阵”依托数字孪生、元宇宙、行进式大空间多人VR技术等新技术,包括有“数字一大”APP和小程序、“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及新媒体和元宇宙实验室等内容。在“热血年代”主题中,游客可“游览”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等建筑,通过25个交互点了解其背后的伟大革命故事。“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为观众提供了感知革命历史的全新视角,使红色文化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

广州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目前已公布22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开发了“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平台”。这是一款面向公众的全景式、立体式宣传展示广州市革命文物的微信小程序,收录222处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图文简介,同时包含红色游径指南、云上参观、地图导航、参观预约等多项功能。“花城红图”打破时空界限,游客可在方寸间尽览文物盛景。“360°全景漫游”从室外到室内,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文物原貌。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助力游客“说走就走”,通过“浏览导航”,即可定位文物点位置,方便游客选择游览路线,深度体验红色文化。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歌乐忠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览利用多媒体和艺术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狱中联欢会”通过幻影成像、投影等多手段,融合前景、后景与实景演绎,利用玻璃透射、反射原理,将光学技术与数字投影技术相结合,生动地呈现出这个情景:1949年初,三大战役捷报频传,消息传到渣滓洞看守所后,狱中革命战友为庆祝胜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春节联欢会”。

江苏常熟沙家浜风景区为游客打造了具有沙家浜特色的沉浸式红色旅游演艺项目,用数字赋能景区演艺。实景剧《芦荡烽火》将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片段搬上舞台,利用火爆、气爆、水爆、声光电等特效手段,展现出新四军指战员与沙家浜人民携手抗击日伪武装的故事。实景剧《暗战沙家浜》融合歌舞、打斗、光影、雾森等,以一席婚宴、一段情感、一场智谋,弘扬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深、团结抗日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此外,景区还设有“万物游戏”激光秀、“春来谜局”画中游、“春来谜局”戏中戏、经典“沙家浜”皮影戏、“水中八仙”水中戏等数字化互动场景,大大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

福建马尾船政旧址上演的沉浸式体验剧《最忆船政》是中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也是第一台船政历史题材立体演艺秀、第一部海洋强国主题多维体验剧。演出运用300多套独立机械设备,机械运动千余次,有50多种不同形式的折叠动作,集伸缩、升降、移动、翻转、旋转及联动小机关等多重变化于一体,营造出集创新性、复杂性于一体的文旅演艺标杆项目。观众坐在移动的观众席上,置身裸眼可视的3D平行时空场景,仿佛穿越历史。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开发的“《看见鲁迅》——北京鲁迅故居AR实景重现”提供了一种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展览体验方式,为游客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之旅。观众佩戴AR眼镜,在北京鲁迅故居与鲁迅“面对面”。演员在虚拟空间的表演,让游客如亲见鲁迅先生在居所中的日常生活。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有些观赏点还设置了粒子特效和戏剧表演。当游客到达观赏点时,特效和表演会被触发。这种创新的AR实景技术演艺+导览方式不仅丰富了参观体验方式,也使红色文化的呈现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