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四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面对课程宗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六个方面变化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北京市大兴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带领教研团队以“三研”为抓手,开展基于“三研”一致性的区域教学提质探索。
“三研”即调研、教研、“考研”,为了更好发挥“三研”的作用,大兴区成立以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组成的教研团队,明确“三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调研,即通过对学情、教师教学情况、学科建设规划等的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学校共性或个性问题;教研,即基于问题解决、需求导向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给出问题解决策略;“考研”,即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更好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
“三研”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内涵之一是围绕教与学关系,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三个维度形成一个大闭环,内涵之二是围绕教学提质,从教、学、评三个维度形成一个小闭环。
精准调研,深挖教与学的问题。为了做到精准调研,教研团队建立了调研机制,针对常规调研、专项调研、驻校调研、自主调研等不同类型的调研形式都设有明确目标,凝练调研主题、形成调研提纲、细化调研内容。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如学校领导、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团队和教师个人,采取听取汇报、学科组座谈、集体研讨等形式,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精准调研要发现真问题。教研团队首先以下沉式调研为主,走进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通过看、听、评、谈、答等方式精准捕捉教与学的困惑与难点。其次,强调调研覆盖面,便于梳理共性问题,通过回访、追踪督促学校与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落实。最后,关注学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状态,查看备课组、教研组的学期教研规划,并参与教研活动。
动态教研,解决教与学难题。基于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成长的需求,教研团队给策略、促内化、助成长,开展动态教研。
给策略,保证提供给教师的策略是连贯、持续且高价值的。教研团队制定了“理论支撑—实践路径—总结经验”的教研行动路线,将理论或研究成果实践化,从理论到实践给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路径和方法。
促内化,以教师共同体为单位,做好共同体的共研、共享。教研团队将区域学科教师划分为不同的共同体,如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优质校教师、轮岗教师共同体等。共同体内围绕研修主题学习、研讨、实践,协同发展;共同体外做好共同体间1+N的组合,发挥不同共同体的最大功效。
助成长,为教师搭平台、创机会、促交流。教研团队组织青年教师技能与考核展示、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享与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将成果输出,做好阶段性教研后的成效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高品质“考研”,促进教与学良性互长。“考研”是“三研”一致性闭环中的最后环节,既是对调研发现问题、教研解决问题效果的评价,也是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因此,教研团队带动教师开展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综合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教研团队以“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研究”课题为载体,从分析考试政策、研究新课标入手,梳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三个要素与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关联,厘清命题思路,构建命题框架及逻辑。以命题研究逆向检测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命题的研究,教研团队将试题延伸至学习任务设计上,带领教师开展基于“项目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研究。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联学情分析、目标设定和任务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
在过程性评价研究方面,教研团队将重点放在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上,带领教师依托项目学习,研发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工具。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建立了每月一次的集中研讨机制,明确研究要覆盖项目整体及项目实践的每课时、每个活动任务,且基于教师研发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发相匹配的评价工具量表、测试题和学案等,如对项目整体评价的项目规划表、活动日志、项目成果评价表,对课时评价的个人评价表、组间互评表、学案、测试题等,为过程性评价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标准和依据。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0日第4版
作者: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