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全学科” 聚力“全环境”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聚力“全学科”融入行动,精心组织、精准施策、努力构建“全学科育人,全过程育人”新路径,并不断探索实践。洛城街道教育学区(简称“洛城教育学区”)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在这里绽放光彩,成为全市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绘蓝图。洛城街道位于寿光市区东部,由原洛城镇、寒桥镇和留吕镇合并而成,辖118个行政村,人口11.6万,是山东省旅游强镇、潍坊市十佳魅力城镇。

洛城教育学区立足东城新区区位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努力抢占先机、主动寻求突破。为推进“全学科”融入行动,在反复调研与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洛城教育学区于2024年制定出台了《洛城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7)》,将“全学科”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为实施“全学科”课堂课程育人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引擎。洛城教育学区主要负责人描绘了学区教育改革的美好蓝图:到2027年,洛城教育学区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山东省先进水平,坚持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把洛城教育学区建成“优质教育示范区”“教育改革实验区”,真正成为含金量十足的“寿光教育会客厅”。

学生立场,种子团队育英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推进“全学科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洛城街道教育学区始终坚持“学生立场”,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敬业奉献的现代化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学区立足“半城半乡、城乡结合”的区域实际,持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组建了18个学科“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跨学校、跨学科的专题教研,600余名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一帮多、多帮一,同教研、共成长”的“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新态势。截至目前,洛城教育学区有地市级以上学科育人能手50余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近400人,其中4人成为“潍坊市级学科领军人物”,数量在寿光市各镇街学校中居首位。此外,还有实验教学育人能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100余人,占比在寿光市同类学校中居首位。

洛城教育学区坚持全学科教研“一盘棋”,成立了学科名师工作室,放手让骨干教师主动搞教研、抓课堂,带动年轻教师在教研中成长。张华芬是洛城中心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50多岁的她拒绝“躺平”,积极参与到构建全学科教研“一盘棋”大格局中来。她带领年轻教师精心打磨每一堂课,从课堂的总体设计到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在洛城教育学区,像张华芬这样的名师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堂主场,一线行动提质量。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近5年来,洛城街道教育学区全面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和功能入手,在各中小学深入实施基于“全学科融入”的“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效益。“有讲授、有内化、有展示、有质疑”的课堂,尊重学习基本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本质规律,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2024年,洛城教育学区有1名教师荣获“全国初中对分课堂优秀出课教师”称号,面向全市举办课堂教研现场会3次。李瑞晓、张秀红、孙言勇、杨军、付丽萍等一大批潍坊市领军人才、县级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学区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洛城教育学区牢牢抓住教育科研这把金钥匙,从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挑选骨干教师组建教研联盟、名师工作室,围绕学科融合、跨学科教研,扎实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一大批接地气、提效益、促发展的教科研成果在洛城中小学校园里开花结果。例如,悦轩中学语文团队的“创设阅读教学美育场”、洛城一中历史团队的“学科融合育美实施策略”、洛城二中思政课团队的“六育融合,345育人探索”等,让课堂焕发了活力,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主场,成长平台展风采。洛城教育学区坚持“学校主场”,引领学生融入“全学科”,搭建“全环境”,在特色育人和育人特色上下功夫。区内学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厚的土壤与广阔的舞台,同时依托课程、课堂、活动体验等载体,努力让德育课程“火起来、实起来”。

2024年4月,悦轩中学1000多名学生沿着悦湖公园徒步行进,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丰富阅历;东城新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公益活动,接受社会大课堂教育;留吕初中深挖乡村特色文化,实施全环境全方位育人,组织开展了“听李新生书记讲创业故事”“斟灌彩椒,我为你骄傲”等一系列活动;留吕实验小学在20亩土地上开辟了“农耕学院”,形成育人合力,成为寿光市家校互动的典范学校。

全学科融合与全环境育人实践,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升了教育质量,为师生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科研成果。这些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了全学科融合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成效——洛城教育学区在寿光市中小学学生体质检测中成绩位列各镇街榜首。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20日第10版 

作者:刘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