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CDMO的两张底牌

全文2437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两张底牌:先行者药明与奋进追赶者蓬勃,成为国内外抗体领域重磅BD交易的关键角色。

02药明生物作为药明系的子公司,通过其强大的技术平台帮助biotech全速推进管线,实现商业化兑现。

03与此同时,金斯瑞旗下子公司蓬勃生物成功复刻了药明系的“BD桥梁”策略,助力中国新药出海。

04中国生物制药CDMO已进化到“终极阶段”,不仅在制造端具备优势,且成功打造了自有抗体药物生产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平台。

05除此之外,药明生物和蓬勃生物等生物制药CDMO企业将继续助力中国新药出海,构建行业生态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国内抗体领域的重磅BD交易频出,卖方都是Biotech,背后却离不开CDMO,尤其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两张底牌:先行者药明与奋进追赶者蓬勃。

图片



超200亿新药BD合作背后,两大CDMO“殊途同归”

Guide View


今年8月,美跨国药企默沙东宣布与中国biotech同润生物合作,引入后者靶点为CD3×CD19的TCE双抗管线,分子代号CN201。首付款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高达6亿,总额13亿美元。该笔交易,是默沙东看中CN201在自免方面的潜力。业内媒体分析,以首付金额看,这是中国药企交易榜单的top3,与百利天恒和亨利接近,考虑到CN201仅处于临床Ib阶段,这起交易的回报倍数是No.1。

值得关注的是,卖方同润生物由中国CXO龙头药明康德旗下通和毓承孵化,CN201的构建则采用了药明生物的WuXibody和TCE平台。按药明生物的常规套路,其CMC以及后续商业化之后的CDMO最终也是药明生物自己来承接。


图片


默沙东是药明系的长期合作客户,同润生物由药明旗下资本孵化,研发外包给药明生物,最后管线又授权给默沙东,达成商业化兑现。这是药明系做大业务的一种路径。而据业内人士分析,药明系内部还有一种类似策略,就是将代工项目通过商务拓展合作搭台给海外跨国大药厂,从而快速实现项目商业化(快速回款也是目的之一)。某种意义上,与其说Biotech借船出海,倒不如说是CXO弯道出海。

药明作为“BD桥梁”的两个前提是:一拥有全球大客户资源,通过经年累月的战略合作,知道跨国药企处于什么样的战略发展阶段,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基于药明系强大的技术平台帮助biotech全速推进管线,并能够在其中“优选苗子”,精准匹配跨国药企需求。换言之,平台实力不够,无法辅助biotech“造王”,达不到重磅BD交易的水准。

如此看来,有能力作为“BD桥梁”,构建行业生态圈子的CDMO其实并不多,现在又增一家,那就是金斯瑞旗下子公司蓬勃生物。

医药财经报道,蓬勃生物似乎正在学习并成功复刻了药明系的这种“BD桥梁”策略,这种观点是基于默沙东近日在中国新药领域的另一起重大交易合作。

图片


据了解,跨国巨头默沙东于11月14日宣布与礼新医药达成协议,获得其一PD-1/VEGF双抗LM-299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该交易预付款为5.88亿美元,外加高达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共计32.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

在礼新与默沙东的这笔超200亿交易的背后,浮现出了一家老牌CDMO的身影。11月15日,金斯瑞发布公告,宣布非全资子公司蓬勃生物与礼新医药于2024年11月12日达成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蓬勃生物将授予礼新独家全球可转让许可,及有权授予再许可,涉及若干抗PD-1单域抗体的专利和相关专有技术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公告中指出,(其中包含)就首个开发的授权产品,在IND批准后并且临床1期试验未完成前,发生的任何再许可相关的40%预付款和25%的其他里程碑付款以及礼新所收特许使用费(收入分成)中的25%,归蓬勃生物所有。换算到礼新与默沙东的交易中便是,蓬勃可以获得2.352亿美元首付款提成和6.7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提成。
图片
蓬勃生物助力中国新药出海并非仅此一例,在不久前的11月初,GSK宣布将以3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恩沐生物开发的、处于临床阶段的CD3/CD19/CD20三特异性抗体CMG1A46。恩沐生物还将有资格根据项目开发和商业化的进展情况获得最高5.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据了解,蓬勃生物为该项目提供了全面的临床前CMC服务,助力该创新产品顺利推进

如上所述,在国内创新药出海浪潮中,CXO企业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一环,药明系与蓬勃生物“殊途同归”,蓬勃生物成功利用“BD桥梁”策略将项目推向了国际舞台,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蓬勃生物的研发实力,也为其未来的国际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



中国生物制药CDMO,构建了足够深厚的竞争堡垒

Guide View


“胖猫的生命科学札记”以抗体药行业的发展为例,对生物制药CDMO的影响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在分析中指出,2010年前,CDMO服务拥有药物发现技术但没有制造设施的Biotech,而后伴随整个抗体药物行业一起成长,通过积累制造经验来发展业务,同时获得上游药物发现研发能力。基于这些努力形成的技术平台又反向促进了扩大与Biotech在开发早期阶段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拓展了Big Pharma作为更大的支付客户。


CDMO这种能力的变化也体现在合同的构成上:2010年前的合同内容几乎都是抗体药物的合同生产。然而,从2011年开始,合同开始涉及专利权的授权、技术供应和开发支持,这些体现CDMO技术能力的内容甚至能占到合同总数的一半。


图片

图注:不同时期CDMO的合同内容结构。生产制造(黑色)、早期开发(红色)、开发/商业化许可(蓝色)、开发服务(绿色)、非排他专利(黄色)和其他专有技术(白色)。

这种能力变化也可以通过CDMO持有的专利数量直观体现出来。


图片

图注:CDMO与抗体相关的专利数量,2002-2020年选定CDMO(Lonza、Samsung BioLogics、BI、FUJIFILM、Wuxi App和AGC Biologics)的PCT专利申请。专利类别包括单抗体制造(白色)、新型单抗(黄色)、制剂配方(蓝色)、单抗结构的优化(绿色)及单抗的发现(黑色)
对应上述分析,我国生物制药CDMO已经进化到“终极阶段”,不仅在制造端(CMO)具备优势,且成功打造了自有抗体药物生产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平台,这使得我国生物制药CDMO能够为Big Pharma提供超出其技术能力的服务,构建了足够深厚的竞争力堡垒。这也是我国生物制药CDMO未来发展会优于韩国CDMO的关键所在。(详见:韩国与中国CXO竞争走势如何?

一个直观的案例就是,长期处于研发生产第一线的药明生物,不仅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在凭借前沿的专利技术平台持续为自身积累蓄力:今年分别与国际知名医药公司GSK、BioNTech达成许可协议和研究服务协议,获得4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研究、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销售提成。

继药明生物之后,我们期待能够见证,又一家生物制药CDMO蓬勃生物的“快速崛起”。据金斯瑞去年财报,生物药CDMO业务蓬勃生物2023年外部收入为约1.07亿美元,现金储备约为2.6亿美元。


参考来源:胖猫的生命科学札记、盖德视界历史报道、医药财经

制作策划

策划:May /  审核校对:Jeff
撰写编辑:May /  封面图来源: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