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云中来,尺牍传深情。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在这其中就包括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师生们。自2016年以来,圣保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受邀参加“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在一次次的中国之行中,感受中国、记录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我曾三次前往中国拍摄纪录片,并分享关于中国的故事,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塞西莉亚·梅洛:最令我感动的是,习主席说:我们“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作为和中国有着紧密联系的年轻一代,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永葆青春。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我叫佩德罗·尼希,我是一名影视导演。我曾三次前往中国拍摄纪录片,并分享关于中国的故事。我第一次去中国拍摄是八年前,我的教授塞西莉亚告诉我们有机会去中国拍摄电影,幸运的是,我被选中了。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去新疆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这是一个多元的地方。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新疆,我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名字叫牡丹,她成了我故事的主角。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在那段经历中我发现,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相距遥远。但我们却可以心意相通,彼此靠近。所以我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关于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故事。
牡丹:致我的好朋友尼希,明明是在地球两面的人,却有机会再一次见面。似乎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藏在其中。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8年后,我重返新疆,再次见到了牡丹和她的家人。对我来说,再次见到她,看到她现在的生活,意义非同寻常。现在她已经长大了,长成了一位充满梦想的中学生。她希望不断学习,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他们全家也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子,这8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这份特别的礼物,是牡丹的外婆送给我的。我在牡丹家拍摄时,她的外婆送给我一双拖鞋穿。当我离开时,她说,把它带回巴西吧,这是我们给你的礼物。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现在我把这双拖鞋放在家里,一个很特别的位置。每当我看到这件礼物,我都会感到心里暖暖的。我在中国结交了很多朋友,拍摄了三部影片。我们可以分享记忆,分享情感,彼此靠近,我相信这份感情是深厚而强烈的。
牡丹:我知道重逢几天后,你又该回到你的祖国巴西了。
佩德罗:牡丹,我觉得我们一起完成的作品,有着让时间凝固的魔力。请记得,你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哥哥,他会永远为你呐喊加油,为你的梦想喝彩。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塞西莉亚·梅洛: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他们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在那里结交朋友,建立友谊,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记得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遇到的一位女性,这位女性(殷玉珍)是当地的一位英雄。她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沙漠中植树育林,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今天,如果你来到当地,你会感到非常震撼和惊讶,在当地的沙漠里出现了一片森林,这太不可思议了。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塞西莉亚·梅洛:我们决定给习主席写信,告诉他这段经历给学生们带来的收获。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收到复信,我们非常惊喜,也非常荣幸。因为我们知道习主席了解了我们的经历,这是一次美丽的经历。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 塞西莉亚·梅洛: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习主席讲到巴中友谊,他说:我们“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我们身处地球的两端,尽管相距遥远,我们依然成为了朋友,这是一份恒久长青的友谊。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当我从中国回到巴西,每次我和家人朋友聊天,我都会说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当我把我拍的影片给巴西朋友看,每个人都被片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感动了。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我的很多巴西朋友都前往中国,参加了“看中国”项目,他们每个人都在中国交到了好朋友。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萨沙:中国总是令我着迷,我在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愿向人们展示真实的中国。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哈依萨: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中国人民非常可爱,我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去中国体验。
巴西圣保罗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 佩德罗·尼希:作为同中国有着紧密联系的年轻一代,我认为我们两个美丽的大国,应不断加深彼此的感情,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永葆青春。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