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举行的2024西丽湖论坛上,由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合作开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评估”项目(以下简称“评估”项目),在论坛上发布了评估指标体系和主要结果。
该“评估”观测和追踪了包括深圳在内的全球30个主要创新城市(都市圈)在教育水平、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三个维度协同发展的程度,客观刻画城市创新画像,综合评估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该项评估不仅展示了全球创新城市的特色发展路径,还总结了各城市在推动教育、人才与科技生态建设方面的最佳实践,为科技发展规划与政策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和战略洞见。
根据“创新城市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人才(Talent)协同发展评估框架”(即SET框架),SET位居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波士顿、旧金山、北京、纽约、伦敦、洛杉矶、西雅图、上海、香港、东京。传统门户城市如波士顿、旧金山等,其创新力依旧保持高位;而中国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也位列前十,共同推动全球创新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全球30个创新城市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评估总分及排名(2019-2023)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在解读报告时介绍,报告采用了多种增长率指标,比较直观和生动地展示出创新型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人才和科技之间的协同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生态。”
教育体系发展夯实城市创新基石
优质教育培育的高素质人才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全球各城市都在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以提升其教育水平。
以东京、新加坡、首尔和北京为代表的亚洲城市在基础教育质量上表现优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欧美城市如波士顿、伦敦、巴黎、旧金山等则在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上占据优势,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教育水平总分前十名城市及各城市在二级指标的得分(2019-2023)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城市发展应当重视并践行的战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在教育资源增长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深圳,过去五年间其研究机构数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在30个城市中居首。其增长主要包括新建研究机构及现有机构向研究型机构的转型,反映了深圳在加大教育资源、推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努力。
人才战略引领城市创新升级
人才,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评估显示,在科研人才的建设上,资源密集型城市在规模上具备优势,波士顿、伦敦和纽约依靠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顶尖科研人员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中国的北京、上海则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人才总量具有优势。
人才发展得分前五城市及各个城市在二级指标的表现(2019-2023)
青年人才是城市未来创新力的重要要素。中国城市在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上表现尤为突出,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的青年研究型人才占比都普遍高于欧美城市。同时,中国城市的科研人员增长也更为迅速,深圳和香港尤其表现卓越,是科研人才增速最快的城市。
在人才引流方面,发展型城市增长势头强劲,人才引流尤其是高端创新人才引流已成为提升本地创新人才水平的有效方式。以深圳为例,深圳当前科研群体中有24%的科研人员来自其他城市的流入,在所有30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科技生产力奠定城市创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全球领先城市各具不同优势:波士顿和旧金山属于科研驱动产业活力型,以坚实的科学研究实力带动产业活力;伦敦和纽约则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支持方面表现优异,拥有突出的科创潜力;而东京和深圳则以技术创新见长,但在科学研究实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评估显示,总体来看,欧美领军城市具备较强基础科研实力,中国城市除北京外基础研究能力与全球领先城市仍有差距,但研究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得分前五城市及各个城市在二级指标的表现(2019-2023)
在创新的支持条件方面,过去五年,本评估观察的30个国际城市中,29个城市的跨区域合作多样性指数在增长,其中深圳增幅最大。同时,30个城市在产学研合作上表现出较高的活跃度,产学合作发文占比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圣迭戈、东京、旧金山产学研合作活跃度尤为突出。在被评估的中国城市中,创新支持表现最好的则是北京,它以其优势的支持条件,以及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活力上的不俗表现和均衡发展,科技创新力进入全球前三甲。
该论坛由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主办。
作者:许琦敏
文:许琦敏图:pixabay、评估报告编辑:许琦敏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