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自治县2000名农民变工人吃“技术饭”

下料、印刷、平车、高车、装胆、小口、手缝、包装……近日,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大坪工业园区5家球类企业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

正在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检查足球外观和质量检测的品检管理员刘梅告诉记者,她是2017年从黄都镇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搬到县城进厂上班后变成了产业工人,现在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

图片

刘梅只是大坪工业园区球类企业入驻后,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的群众之一。像刘梅这样在园区球类企业务工,变成产业工人的有1000余人。

“要不断做优主业、做强品牌、做大市场,把更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吃上技术饭。”务川自治县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肖四说,务川发展球类产业优势明显、条件充分、基础牢靠、大有可为!

肖四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就把全县近2万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搬到了县城,为企业入驻提供了强有力的劳动力支持。同时,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政策、人才、厂房等多个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务川球类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在浙江义乌球类企业打工20多年的返乡民工田太强,带着资金、资源和成熟的技术回到了务川,创办了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不同类型的足球、排球和篮球,实现了球类产业“零”的突破,开启了球类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入驻后,县委县政府不但为企业提供了厂房三年免租金支持,还借助东西部协作、省市部门资源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孵化成长;主动对接银行,对企业提质扩能进行融资贷款支持;通过与相关行业部门合作,推荐企业参加各种行业展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招聘工人、产品宣传推介、拓展销售市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图片

随着公司的发展,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不但扛过了三年疫情寒冬,发展越来越好,生产的足球更是在国内外受到欢迎,成为务川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厂已建成足(排)球生产线8条,日均产量2万个球类用品(主要为足球),2023年生产700多万个球类产品,解决就业人口300余人,仅工人工资就支出1600多万元。”田太强说,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效益很好,生产的足球销往巴西、波兰、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

感恩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田太强积极为务川县委县政府和一些球类生产企业进行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促进务川政府和球类生产企业相互考察调研,招商引资。

同为从浙江招引而来的贵州迪克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是2021年招商引资入驻大坪工业园区的,该公司主要生产足球、排球、橄榄球等机缝工艺的球类体育用品,现有生产厂房面积4800平方米,日产成品足(排)球近8000个,年产量240万个球类,创造就业岗位160余个。

贵州迪克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只是通过以商招商招引进来的企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大坪工业园区又先后引进生产足球、排球、篮球、橄榄球等球类产品的遵义共赢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遵义市双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贵州丰旭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家球类企业先后入驻。

这些球类企业入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生产、质检、销售等方面比学赶超,不断提升球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务川球类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坪工业园区球类企业的入驻还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入驻大坪园区企业共有114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规上服务业2家、限上商贸业7家,让2000余名当地群众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吃上了技术饭。

图片

如今的务川,因球产业的崛起而声名远扬,从外贸到内销,从低端球品质到中高端品质,从单一品种到多类品种,从单一的代加工厂到现在的加工、销售、品牌、教育、培训、科研、服务等体系化建设……

“我们大坪工业园区将继续发展以球类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着力在球类上下游产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链、延链、补链和强链上做文章,将聚链成群、集群发展。”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处处长田波兰说。

(全媒体记者 王峰 张艳

来源:今日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