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个模式”拓展创新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 19日,记者从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个模式”拓展创新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潍坊市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投身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生动实践,立足组织职能、强化组织担当,以更大力度优化组织体系、吸引集聚人才、增强服务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三个模式”拓展创新。

图片

聚焦“三个模式”新格局,以组织联建带动城乡全方位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纵观“三个模式”的发展历程,不管是贸工农一体化,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着眼点都是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对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潍坊市审时度势,及时放大“三个模式”格局,即由产业单一融合向城乡全方位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融合关键在组织融合,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把组织联建作为重要突破口,以此带动城乡产业、人才、资源、机制等要素全方位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组织联建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跨村联建。这项工作发端于潍坊诸城市,他们从2007年开始将1266个村庄调整为211个农村社区,建立实体化社区党委。近年来,针对潍坊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资源整合难问题,在总结“诸城模式”农村社区化经验基础上,摸排确定2497个联建村,成立756个联合党组织,统抓各联建村事务,打造新型农村生产生活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打造了143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形成跨区域联建、跨领域发展的乡村振兴格局。二是行业统建。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链主企业等为依托,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把服务融在产业链,以“党建链”串联上下游、贯通产学研,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市已成立16个产业链党委、31个产业党建联盟,引领推动全市蔬菜、畜禽、花卉、农机4个全产业链规模过千亿元,生姜、果品、种业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三是结对共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模式,组织村党组织与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企三新”党组织按需精准对接、结对共建,通过联合组织活动、联抓党员教育、联手服务群众、联促乡村治理、联心共同发展,有效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加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方位融合发展,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三个模式”新路径,以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个模式”,主要路径是农业产业化。新时代新征程,潍坊市委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及时把农业发展重点转移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来。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关键在人才。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农业人才引育创新,吸引集聚各方面人才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赋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是以高精尖人才引领农业现代化。紧抓获批建设全国唯一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重大机遇,引进农业高精尖人才2300余名,吸引36位农业领域院士来潍设立工作站,比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研发的“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常年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比荷兰温室节能50%以上。着眼突破种业“芯片”,集聚237名国内外育种专家,培育出串收番茄、绿龙黄瓜等新品种16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库、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取得新品种权228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70%。二是以高能级平台支撑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已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37项,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在潍坊寿光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潍坊诸城建成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牵头制定我国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7项全产业链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6%,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三是以高素质乡土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3万人。在各类人才示范、引领和推动下,潍坊农业现代化迅猛发展,农产品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5年突破百亿元,蔬菜出口量占全国的1/8,禽肉出口货值占全国的1/6。

聚焦“三个模式”新目标,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三个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新目标,立足共富所向、群众所需,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引领保障共同富裕落实落地。一是选育“头雁”带领共富。突出抓好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大力选拔政治过硬、热爱“三农”、熟悉基层、善抓党建的优秀干部到镇街特别是山区镇、库区镇、偏远镇担任党委书记;深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专业化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涌现出一批新时代王乐义式的乡村共富“领头雁”。二是“四社共建”兴业共富。探索“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新模式,叠加农村社区(村)的组织优势、供销社的资源优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和农村信用社(银行)的金融优势,推动村集体增收1.7亿元、农民增收7.4亿元。2023年,29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居全国地市第1位;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5亿元,7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6∶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精准帮扶助力共富。围绕帮弱村、帮低收入家庭,累计选派第一书记6159名,实施弱村帮扶项目8400多个,带动集体经济增收4.7亿元。组织市县镇三级2800多个部门单位、3万余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家庭“结对子”,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及实物折款3.8亿元,扶持发展共富项目998个,帮助11万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四是模式输出共赢共富。“三个模式”富了集体、富了乡亲。一地富了不算富,全国都富才算富。坚持以开放的胸襟、共赢的思维,与雄安新区、重庆开州、新疆喀什、西藏白朗等30多个地区开展跨区域党组织联建,全链条整体输出“三个模式”,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共展共同富裕新图景。雄安新区安新县东垒头村与潍坊寿光崔岭西村开展党支部联建,合作建设157亩大棚园区,借鉴“崔西一品”品牌,注册“晟垒头品”商标,种出的草莓西红柿每斤能卖到20元,每个大棚年收入15万元以上。目前,潍坊寿光市常年有8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外地指导蔬菜种植,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周文清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