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姆沃尔特驱逐舰是美海军在上个世纪末开始立项,本世纪初开工建造的一型驱逐舰。
这一型驱逐舰,可以说是集成了美海军众多全新先进技术,作为新世纪新一代主力水面舰为目的制造的。
朱姆沃尔特的主要先进技术:
穿浪逆船舷舰体(Wave Piercing Tumble Home)
MK-57垂直发射系统(舰体周边垂直发射系统,Peripheral Vertical Laun System,PVLS)
整合复合材料舰岛与孔径(Integrated Composite Deckhouse and Apertures,IHDA)
红外线模型(IR Mockups)
整合式电力推进(Integrated Power System,IPS)
双波段雷达(Dual Band Radar,DBR)
整合水下作战系统(Integrated UnderSea Warfare,IUSW)
先进舰炮系统(Advanced Gun System,AGS)
舰上共通运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ment,TSCE)
自动火灾抑制系统(Au吨omatic Fire Suppression System,AFSS)
可以说,这一型战舰充分体现了美海军在新世纪所展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野心。
就朱姆沃尔特级的技术特点,其中最关键的有几个创新。
第一个是穿浪船体。
这个船体构型在现代军舰非常罕见。这种单穿浪船体在朱姆沃尔特级这么大的军舰上属于首次使用。
优点是阻力小,相同动力下具有更高速度,同时内倾外形有明显的隐身优势。
缺点是高海况下稳定性略差,抗沉性略低。
第二是全新的MK-57垂发系统。
相较于前一代MK-41垂发系统,其空间更大,可以发射更大体积导弹。
并且这种垂发单元布置在军舰的外围,也就不是如其他传统垂发系统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域,而是分散舰体周边布置。
这个对于舰体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很有好处。
而朱姆沃尔特级真正最有争议的革新,就是其火炮:AGS先进舰炮系统。
AGS先进舰炮系统是英国BAE公司带领开发的,整套系统包含炮塔、火炮、供弹系统、控制系统等,空重就超过了87.5吨,是名副其实的大家伙。
AGS先进舰炮系统采用垂直化安置在军舰上,其设计充分考虑了隐身需求,炮管平时隐藏在前方整流罩内,使用时抬起。
火炮口径为155mm。
无人炮塔,全电动炮塔,响应速度很快,自动化程度极高。
借助全新供弹系统和控制系统,火炮射速达到10-12发速度射击。
其全新设计弹药,更是让射程达到了185km,基本达到了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射程。
打得快、打得准、打的远,看起来非常完美火炮。
一艘军舰装备2门,基本就是陆军一个155mm重炮兵营的火力输出了。
这两门火炮,可以说是朱姆沃尔特级最大的黑科技了。
不过也就是这两门火炮,让朱姆沃尔特级从出生就落后了。
武器本身的先进性,无法掩盖其作战理念的落后,就如马奇诺防线就构建本身是一个工程学杰作,但是就战略而言,典型的劳民伤财。
先看看朱姆沃尔特级为了这两门高科技的火炮付出的代价。
大而重的两门火炮,挤占了大量的舰体空间。
同时,全电控制的两门炮也需要巨大电量,对于朱姆沃尔特级的供电提出更高要求。
最关键的是,如此先进的火炮,炮弹太贵。
本来计划建造多点还好,结果各种问题造成不可能大量建造,于是炮弹的采购量也下降,进而带来炮弹单价贵的要命,接近80万美元一枚。
这个价格已经堪比导弹,就是财大气粗的美海军,也有点用不起了,毕竟是炮弹啊。
这里很讽刺的是,美海军搞这个火炮系统的初衷,本身就是廉价的对地打击目的,结果炮弹堪比导弹价格,这个“廉价“的成本太高昂了。
回到初衷,美海军在朱姆沃尔特级立项之时,基本考虑的这型军舰是用来欺负小朋友的。
也就是航母战斗群/打击群保证对海完全控制,而朱姆沃尔特级这类军舰可以直接进到沿岸100海里内,对岸直接采用舰炮打击。
那时候的美海军,是真的海上霸主姿态,毕竟曾经的红海军已经开始回退到近岸,而那时候有远洋能力的不是自己小弟就是自己盟友。
欺负小朋友,火炮比导弹更廉价。
可惜,当朱姆沃尔特级开始服役时候,海上的场面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不管什么打击群,已经不可能去100海里的近岸欺负大国了。
实际上,与此类似的还有濒海战斗舰。
朱姆沃尔特级原先计划的是替代伯克级驱逐舰,成为新一代的主力驱逐舰。
濒海战斗舰准备代替佩里级护卫舰。
结果这两款所谓的转型之作都成为失败的代名词。
濒海战斗舰争议不断,不停的服役加退役。
美海军又在寻求下一代传统护卫舰星座级,基本算是宣布了濒海战斗舰的失败。
而朱姆沃尔特级更是减少到3艘计划,美海军继续挖掘伯克级潜力,让伯克级不停的升级来保证传统驱逐舰的存在。
最新消息是美海军准备用新导弹系统来代替坑爹的先进火炮系统,不知道这种替换下,朱姆沃尔特级会不会有新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