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上海启动。在开班仪式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雪明指出,自2016年上海班开办以来,已有近180位青年汉学家参与了研修。吴雪明说,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的窗口,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学术资源,能帮助青年汉学家们从不同视角观察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发展成就。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中国学领域不断扩展研究,为青年汉学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国际化平台。衣永刚特别介绍了本届研修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系列活动安排,学员们将在上外校园中体验中外文化交融的氛围,拓展视野、深化认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说,本届上海班是该计划的第七届,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学员们将通过参加上海的专题讲座、参访知名文化和历史地标等活动,增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
开班仪式现场,本文图片皆由上海社科院提供
作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5日上午,25位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汉学家踏访浦东张江,参观了开普勒机器人公司及张江机器人谷。在新西兰青年汉学家艾丽珍看来,这些机器人的流畅动作令人印象深刻,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参观不仅趣味盎然,更具有学术价值。研修计划要求每位参与者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的论文,艾丽珍计划将她的研究视角投向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租房市场,探索其独特性与复杂性。
青年汉学家
德国青年汉学家石坤森则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了他的研究兴趣——中国话剧。他对林兆华和孟京辉的作品特别感兴趣。尽管是初次到访上海,石坤森已经迫不及待地预订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多场演出票。他表示,此次研修活动最大的惊喜之一是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们相识,交流思想。
据了解,本次研修班的成果预计将为世界中国学研究界带来新的视角,为全球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学术探索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这样的国际学术交流,青年汉学家们不仅能够深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丰富中国研究的内涵。
青年汉学家
在11月15日下午的日程中,青年汉学家们受到邀请,参观了富有特色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这一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平台,也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许多人都已经亲身体验过推拿、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卢逸,在参观过程中提出了关于中医“五音疗法”的非常专业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他对中医理论的深入了解,也反映出青年汉学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认真研究的态度。
卢逸的问题引发了在场人士的深入讨论,也为博物馆的参观增添了一份学术交流的氛围。这次参观不仅让青年汉学家们对中医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青年汉学家们得以从不同角度探索和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已经在荷兰、摩洛哥,毛里求斯,泰国,马耳他,英国,比利时等国家设立了海外中医中药中心,制定了106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中医药学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而且在现代医学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了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研讨班,旨在加强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的繁荣发展。
研讨班上,青年汉学家们纷纷踊跃提出了多个问题,涉及中医药学的国际合作、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药学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和国际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接下来,202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还将组织汉学家们参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外校园、考察松江人文活动中心、蟠龙天地、景德镇等地,并于12月1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完成结业仪式。
据悉,本次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协办。自2014年启动以来,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通过一系列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帮助全球青年汉学家近距离感受中国发展,并增进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查看原图 75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