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反制奏效,德企和台军“划清界限”

美国政府持续搅局台海局势,遭到了中国大陆的严厉反制,向台军提供军火的美企遭到制裁,已经自食恶果,看到美国人下场的德国企业连忙踩下急刹车,和台军“划清界限”。

据岛内媒体报道,被台军“寄予厚望”的“海鲲号”潜艇再次迎来坏消息,其核心部件原本由德国制造商提供,不料对方突然改口,拒绝了这单生意。

图片

【台军潜艇】

得到消息后的台军自然非常恼火,大放厥词指责称,这是受到了大陆的“干预”,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做“无能狂怒”。

不过我们也不难推断出台军为何这么说,当年其“自造”潜艇计划启动后,得到了多个国家暗中“支持”,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美国。

结果在大陆发起了严厉的制裁后,涉事美企受到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比如一家美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就因为零部件断供,因此产能大降,为此还专门跑到美国政府面前“诉苦”,属实是自作自受。

看到了美企的下场后,其他暗中勾结台当局的国家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决定和台军翻脸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让台军顺利得到这些零部件又能怎样?在两岸巨大的实力差距前,这些尝试只能是做无用功。

首先,岛内在潜艇领域的技术积累薄弱,在建造过程中,不得不借鉴一些老旧的潜艇设计方案。

这直接导致了“海鲲号”在隐身性能、航速和下潜深度等关键指标上,与国际上更为先进的潜艇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其次,从项目的实施来看,“海鲲号”的建造周期一拖再拖大型潜艇建造经验的直接后果,其高昂的成本也让岛内倍感压力。

图片

【“海鲲”外壳凹凸不平】

如果说上述种种已经让“海鲲号”步履维艰,那么大陆的制裁无疑是更大的冲击,对台湾的军事援助企业施加制裁,不仅是大陆表明政治立场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国际社会传递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号。

被制裁的企业很可能会失去进入大陆市场的机会,这对于不少外企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

图片

【台军最好的出路就是放弃以武拒统】

对于大陆来说,通过制裁彰显国家的决心和立场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战略之一,任何外部势力想要尝试挑战,都会遭到最严厉的反制。

随着台海局势的演变,台军的实力却在一步步削减,不难推断出,真的到了“地动山摇”的那一天,被团团包围的台军没有任何“顽抗”的手段,其一举一动早已被我们掌握,任何一意孤行的举动,无异于在绝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