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牛产业” 过上“牛日子”——我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图片

近年来,我州坚持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引擎,以“四到位,牵好‘牛鼻子’”“四个+,破解‘牛难题’”“四抓实,走稳‘牛路子’”“四模式,奔向‘牛日子’”,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落实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强村富民。肉牛产业已成为全州乡村振兴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今年三季度,全州牛存栏63.83万头,同比下降7.03%,居全省第2位;牛出栏17.79万头,同比增长0.18%,居全省第3位,牛肉产量2.47万吨,同比增长1.06%。

四到位,牵好“牛鼻子”

图片
我州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组织编制规划、完善产业政策、抓好项目落实,推动肉牛产业加快发展。专班高位推动,组织领导到位。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动、调度指挥,州、县、乡三级成立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把肉牛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加强工作协同、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强化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到位。制订出台《楚雄州加快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文件,每季度召开专班专题调度会议,每年召开全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常态化、持续性调度肉牛产业推进情况,形成州级牵头抓总、县级主抓落实、部门配合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资金投入,要素保障到位。出台《楚雄州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起“1+3”的政策要素保障体系。2023年至2025年,州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2022年以来,州、县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6158万元、沪滇协作资金7514万元布局推动肉牛产业。2023年,对全州40个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448万元,兑付全州政策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肉牛)州级财政补贴资金261.96万元和肉牛保险万元以下脱贫户自负部分补贴33.25万元。今年以来,对全州82个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进行奖补,奖补资金650万元。强化项目谋划,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畜牧兽医领域专项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沪滇协作、粮改饲、草原生态保护补助、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等项目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今年全州10县(市)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项目,大姚县、禄丰市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双柏县、姚安县、大姚县和禄丰市实施粮改饲项目6万亩,禄丰市成功申报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项目的落地为肉牛产业绿色发展筑牢了基础。

四个+,破解“牛难题”

图片
我州从提高组织力入手,以“金融+”“超市+”“农户+”“市场+”为抓手,打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通道,有效破解小产业发展壮大的难题。“金融+”破解“养牛钱哪里来”,加强政银企户有效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探索推出“乡村振兴金牛贷”“活牛变活钱”信贷等肉牛金融保险产品,目前全州累计发放肉牛养殖贷款85.9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养殖贷款24.46亿元。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创新肉牛养殖保险品种,推出“即保即贷”“保险质押增信”等惠农保险产品,保驾护航肉牛肉羊产业发展,2023年,全州累计承保肉牛11.1万头,保险总额10.9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肉牛承保达11.3万头,保险总额达11.3亿元。“超市+”破解“良种哪里来”,在建好1个滇中牛省级保种场、2个云岭牛扩繁场的基础上,引导全州肉牛龙头企业建立10个一站式购牛售牛“牛超市”,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品种,协调服务机构驻点开展优质种牛、春秋防疫、商品牛回购销售等服务,构建简便快捷安全的肉牛购销渠道,实现了“由买牛向买服务、买牛向买保障”升级。“农户+”破解“肉牛谁来养”,加大肉牛产业惠农政策宣传,调动农户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实现从“不敢养”到“主动养”转变,确保群众养得起、养得好、能致富,“两头牛养老、五头牛致富”成了山区农村的新潮,全州有肉牛养殖户16.62万户,占全州农户总户数的38.32%。“市场+”破解“成牛怎么卖”,在建好“牛超市”的基础上,强化肉牛流通体系建设,全州建成畜禽交易市场63个,培育肉牛经纪人1100多人,肉牛每周市场交易量为0.479万头,年肉牛市场交易量达23.95万头,并确保肉牛产品质量安全。

四抓实,走稳“牛路子”

图片
面对牛产品价格的波动,为稳定牛产业发展,我州抓实改良种、降成本、抓防疫、提技能,科学应对,稳定肉牛产业发展。抓实品种改良增效益,以推广冻精改良为主攻点,以肉牛杂交改良和品种选育为重点,以西门塔尔、云岭牛、滇中牛、短角牛等优质肉牛为主推品种,提高肉牛良种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州创建云岭牛省级良种扩繁场2个、滇中牛省级保种场1个,建设冻精改良站点372个,今年共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2.76万胎,肉牛良种覆盖率从2021年的74.6%提高到2023年的85.38%。抓实饲草保障降成本,坚持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鼓励散养农户充分利用房屋周边、田间地头种植肉牛饲草,推广秸秆加工贮存新技术。今年累计推广种植牧草43.89万亩,收储青贮饲草料48.76万吨。抓实疫病防控保安全,健全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疫情预警监测责任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要求,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肉牛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大牲畜死亡率保持在1.5%以内。抓实技能应用提标准,坚持依靠科技提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肉牛养殖到哪里、技术指导培训就覆盖到哪里,打通科技服务肉牛养殖入户“最后一公里”。

四模式,奔向“牛日子”

图片

我州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基地、培育主体、打造品牌,把肉牛产业的各要素、各环节串起来,让更多农民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内培外引,达规提质”,做强做大规模养殖场。坚持“外引+内繁”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进肉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全州建有省级肉牛养殖示范场9个、国家级示范场3个,牛存栏10至49头养殖户8826户、50至99头304户、100至499头95户、500至999头10户、1000头以上4户。“分类施策,培育大户”,带动肉牛扩群增量。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全产业链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入股、合作、代管等形式,构建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家庭农场为补充的养殖体系,带动肉牛产业扩群增量。全州共培育省级肉牛龙头企业5个、州级肉牛龙头企业14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个,新建饲料加工企业2个,建成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企业1个。“全面推动,能养尽养”,带动千家万户养牛。坚持“提高品质、增加总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原则,把楚雄、禄丰、武定、双柏、姚安、大姚等县(市)作为肉牛生产的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区域性规模饲养的优势产业带。推广散养户繁育、规模化养殖企业育肥模式,加快推进扩群提质、集群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共有肉牛养殖户16.62万户。“培社壮村,社农联农”,增加脱贫户养殖收入。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代养模式、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将养殖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起来,延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分享肉牛全产业链收益。截至9月底,全州3.03万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参与到了肉牛养殖中,共养殖肉牛12.27万头,其中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1564户,共养殖肉牛5029头,“有牛增收就稳”成为脱贫群众的共识。(通讯员 杨必乾 李梅蓉 摄影报道)





来源丨楚雄日报

一审丨叶建芸

二审丨农耀

三审寸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