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巴尔的摩一座大桥轰然坍塌,6名建筑工人被大浪吞没,全球供应链随之震荡。
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达利”号货船,却横跨半个地球,驶向中国修理。为何这艘船要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进行维修,中国会接下这笔生意吗?
事情得从2024年3月26日说起。
凌晨时分,“达利”号刚从巴尔的摩港出发。
它是长达300米、载重上万吨的巨轮,隶属于新加坡的格雷斯海洋公司。
这艘巨轮还没驶离几海里,就因为电力故障失去动力,最终撞向“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
桥梁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坍塌,6名拉美建筑工人失踪,巴尔的摩港随之关闭一个月。
而巴尔的摩港是全美排名第九的大港,年吞吐量达5200万吨,经济价值超过800亿美元。
港口关闭,可能会直接导致运输成本飙升,还波及周边其他港口,比如纽约港都出现了大面积拥堵。
事故发生后,各方迅速拉开了诉讼战。
美国政府要求船东赔偿,船东却试图通过一项19世纪的法律降低赔偿金额,声称应将责任限制在4370万美元,因为当时法律规定船东的责任,仅限于船舶和货物的总价值。
这一策略甚至让人联想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事故后,船东也曾用类似的法律条款试图逃避赔偿。
二、为何选择我国进行维修?
巴尔的摩港已经在2024年6月,重新开放了,“达利”号也没有闲着。
据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消息,这艘船停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港,进行初步检修后,准备将最关键的维修工作——更换受损的船首,于9月17日送往中国完成。
至于为何要这样做,可能与人工成本有关。
美国船厂的人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维修一艘如此大规模的船只,费用很大概率会比,其他国家高出一大截。
反观,我国造船和维修的人工费用,在全球都是比较便宜。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船舶修理企业共完成各类船舶修理5326艘,同比增长13.7%,其中外轮修理完工2015艘,同比增长22.9%,占全球修船市场份额达到53.5%。
值得注意的是,马士基、达飞这些国际巨头,也都曾选择我国船厂,说明我国的造船技术,可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所以,美国选择“达利”号送往中国来维修,其实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
三、这笔生意我国会接受吗?
那么问题来了,“达利”号选择我国修理,这笔生意我们到底该不该做?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毕竟这艘船的维修费用很可能在几百万美元以上,这笔交易成功后,不仅能为我国船厂,带来不菲的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国际造船和维修领域的地位。
且也有经济学家则认为,接下“达利”号的订单,还能为我国船舶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
可以说,帮助修复"达利"号,既是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示,也是一次战略眼光的体现。
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船业的实力,也看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修船"范畴,而是一个多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