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南海上空,一场震惊世界的空中碰撞事故发生了。
我国海军航空兵歼-8II战斗机,与美军EP-3E“白羊座”电子侦察机,在执行任务时相撞,导致我国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
EP-3E被迫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随后的拆解全过程,和中美之间的外交博弈,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美军的绝密侦察机为何被“分解”运回美国?这场事件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4月1日清晨,这架来自美国,由冲绳起飞,飞行高度22500英尺的EP-3E电子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悄然执行监控任务,试图侦听我军雷达与通讯信号,沿途截获军事情报。
此类侦察活动并不稀奇,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对我国沿海进行长时间的空中侦察。
不过,这次我军立即派出两架歼-8II战斗机,迅速升空拦截,其中王伟驾驶着81192战机,以专业且坚定的态度保护我国领空。
王伟多次逼近EP-3E,向美机示意警告,甚至在最后一次飞近时,向美军飞行员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然而,事故总是在一瞬间发生——EP-3E的螺旋桨打中王伟的座机,使得机体瞬间失控,从而坠入海中,导致王伟壮烈牺牲。
这一英勇壮举让国人铭记,每年的4月1日,无数人在网络上呼唤“81192请返航”,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深切缅怀。
侦察机迫降与美军的手忙脚乱
王伟壮烈牺牲后,美国EP-3E侦察机,因为机身受损,被迫在我方海南岛陵水机场,紧急降落。
EP-3E上,可能装载了大量高端电子侦察设备,和机密数据。所以飞机迫降时,机组人员也开始了紧急销毁动作。
当时没有任何专业工具可以销毁数据,唯一能用的只有一把消防斧,根本无法破坏电子设备。
所以他们只能手撕机密文件,用脚跺烂笔记本电脑,把硬盘猛摔在地上,甚至将沉重的文件箱当锤子,用力砸所有看到的设备,结果箱体突然打开,里面的密钥材料撒了一地。
从撞机到迫降,这40多分钟,美军的销毁行动,显得极其混乱。机组人员毫无章法,不仅没有粉碎机,也没有其他有效工具,他们能销毁的只有显示终端,而不是更关键的信号处理器。
情报收获与中美谈判拆解博弈
事后,关于我国从EP-3E侦察机中究竟得到了什么,一直是坊间热门话题。
据斯诺登的文件透露,美国军方内部评估,我国很可能掌握了机载,存储的大量信息,包括密码学材料和信号处理技术。
特别是未完全销毁的信号采集设备,为我们研究美军的侦察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情报不仅涉及潜艇通信,还可能暴露美国,对潜水艇追踪的手段,和破解加密的方式。
有人甚至认为,这一“情报富矿”,让我国在电子战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而在外交层面,中美谈判围绕,这架侦察机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激烈博弈。
美方一度提出各种交涉要求,但我方态度明确,强调其未经允许迫降属侵权行为。
经过漫长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美军可以拆解这架EP-3E侦察机并运回美国。
7月3日,拆解工作开始,整架侦察机被大卸八块,装上美方租借的大型运输机运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架重组后的EP-3E,经历了维修和改装,后来继续服役,甚至在2024年还被运到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供公众参观。
南海撞机”事件虽然已过去多年,但它留下的教训与余波,至今仍在国际关系中回荡。空中对峙的背后,其实是国家主权的维护与军事博弈的较量。
【1】揭秘!中美南海撞机后,迫降海南的美EP-3侦察机里发生了什么?.环球网.2017-04-12
【2】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军EP-3E侦察机即将面向公众展出.观察者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