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圆桌 | “特朗普现象”不是插曲,美国下一步会“回到”哪里?

图片

在本月初的美国大选中,前总统特朗普强势归来,不仅横扫所有“战场州”,成为美国史上第二位竞选连任失败后再度当选的总统,还带领共和党在国会“一统两院”。

特朗普和共和党的全面胜利映射出美国政治、社会怎样的变化?特朗普新任期的内外政策走向如何?这将对世界局势和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11月15日,京沪滇三地学者相聚上海社会科学院,围绕“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局势”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美国的“三张面孔”

在与会学者看来,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表明“特朗普现象”不是插曲,而是一种趋势,凸显出美国政治生态正在发生的变化。回首自冷战结束以来的30多年 ,美国至少呈现出“三张面孔”。

一是20世纪90年代自信、乐观的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接触和扩展战略”:与所有国家接触,不进行阵营对抗;投身于全球化浪潮,对外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称,世界必须有且只有一个领导,美国最具有领导世界的能力。

二是2000年代沮丧、受挫和愤怒的美国。美国先后经历“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次贷危机。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由决策者的政策失误导致。所引发的民众不满催生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

三是2010年代以来撕裂、对立的美国。政治极化、观念对立、社会撕裂的局面比以往更棘手。这是美国内部结构性矛盾的体现,是经济不平等、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美国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也开始面临其他新兴国家的挑战。非建制派总统特朗普的出现不是民众的选择问题,而是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重分裂的产物。

上述“三个美国”凸显出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达到顶峰的自由主义和国际主义正在被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回归所取代。

特朗普的“三部曲”

特朗普再次当选,共和党“一统两院”,特朗普在国会和政府受到的制衡将较为有限。这会对美国政治、社会和内外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发与会学者热烈讨论。

从内政角度看,与会学者认为,奥巴马时期的进步主义政策再遭否决,美国政治将转向保守主义周期,政治光谱“向右转”再次得到确认。美国将在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外交角度看,在特朗普新任期里,美国可能会从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美国”退回到二战结束后的“西方美国”和二战前“西半球美国”之间的状态,可能会推行更多“美国优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强调“以实力求和平”,对同盟和国际体系进行有选择的维护。

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会进入一个低速阶段,贸易分散化、阵营化或更趋明显,全球金融风险继续积聚。

亚太地区,特朗普新政府可能会延续第一任期内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美日韩三边同盟框架下的合作可能会延续;美菲合作有可能加强。美国的国防预算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在欧洲方向,美欧关系前景尚不确定,特朗普可能会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防务支出。特朗普的重新上台估计会进一步鼓励欧洲民粹主义,这将对欧洲一体化整体趋势带来影响。

总的来看,与会学者指出,特朗普“三部曲”正在推进中。

一是对共和党的“特朗普化”,以特朗普再次当选为标志已宣告完成。共和党内代际更替开始出现。

二是内政外交的“特朗普主义”,包括主张小政府、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等,目前尚未完成,料将加快步伐。

三是打造“特朗普体制”,重塑美国政治的运作架构,打击“深层势力”,以确保其遗产得到贯彻。这一目标尚需努力,估计会激发一系列内在张力,比如红蓝州分野对立加剧等。 

对华政策的不变与变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关系会在特朗普新任期内发生怎样的变化,备受瞩目。

与会学者指出,在特朗普2016年首次当选前后,中美关系的态势发生变化。2016年前,中美处在合作时代,美国对华政策的“逻辑”是如何扩大合作收益,管控两国间分歧。但在2016年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逻辑”变为如何在斗争中增加对方损失、减小己方损失,并避免发生军事冲突。

与第一任期比,与会学者预计,特朗普新任期的对华政策将表现出延续性和差异性。一方面,对华遏压态势或不会改变。另一方面,特朗普核心团队的忠诚度和效率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在对华鹰派推动下,美国可能会在技术限制等方面有更多动作。

总的来看,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或将上升。双方保持沟通和交往很重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举办。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