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 “给学生戴小蜜蜂”被投诉离职,到底冤不冤?

如果你是老师

遇到上课喜欢讲话的学生

你会怎么办呢?


近日,一女老师为管理

上课喜欢讲话的学生

给学生戴上了小蜜蜂扩音器

“用魔法打败魔法”

成功让学生保持安静

女老师把相关视频发在了短视频平台

走红网络


图片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11月17日,因“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走红的老师发视频称已经离职。



视频中,老师表示:


“在发布那条视频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单纯地想分享一下治理课堂秩序的好方法,该学生家长也在我的视频底下点赞评论,并认可了我的方法。


但是由于视频的播放量越来越高,学生家长害怕对孩子产生影响,于是我第一时间下架了视频,并对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第二天孩子来学校以后,我也是在积极观察着孩子的状态,好在孩子上课很积极,课间和朋友们相处也算融洽。


由于我的视频已经被多次转发,家长联系到我,希望我发布一条视频去制止这种行为,但是没想到发布视频后引起很多质疑,最终我也接到了投诉。迫于各方压力,我最终选择了离职。

图片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此事随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怎么能拿学生拍这种视频?”也有人觉得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言传身教之举。


  • 百思不得其姐:真是搞笑,老师的办法这么好,为啥要离职,应该全国推广。我都想让我那个上课爱讲话的儿子戴一个。

  • 鄱湖:很多地方,禁止老师拍摄学生的短视频,涉及未成年人。

  • 林全:这个事我支持老师。

  • 哄哄:可以理解家长的做法,下次要给孩子的脸打马赛克。

  • 破军:老师管了也是为孩子好。


“小蜜蜂”是一种便携式扩音器,很多老师怕学生听不清楚自己的声音,会在课堂上佩戴。


记者注意到,涉事老师的账号“小邓同学”目前仅有4个视频,小邓同学在11月7日发布视频,配文:“转身谢幕,奔赴下一场山海...”11月12日发布整理课本和小蜜蜂的视频,并配文:告别小蜜蜂,告别教师行业。

图片



在视频评论区,有网友评论,觉得老师做得挺好的。小邓同学回复:方式没用对,不应该把孩子的脸放在互联网上,我已经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图片


小邓老师还在评论区表示:学生家长在其离职后主动来找来,说要跟其一起直播带货。目前该条回复已不可见。

图片



学生戴“小蜜蜂”老师离职事件疑云重重

邓老师因为“小蜜蜂”事件离职是否属实?因为目前相关视频已经下架,因此无法判断是哪所学校。部分网友认为,邓老师发布的两条视频均没有具体的学校信息,如今又说自己被迫离职,该事件真实性存疑。此前千万粉丝网红“猫一杯”事件曾引发网友对摆拍视频的质疑,也有网友质疑此事“会不会也是剧本?”


记者从邓老师称自己离职的视频中,发现了一张原视频截图,依稀辨认出这是一个身穿深色校服的小学生,附近坐了一个穿红色毛衣的同学。网友指认该视频与山东一所小学戴“小蜜蜂”的视频有相似之处。


图片

山东滕州有小学曾发布“小蜜蜂”管理学生视频,目前已经下架。


随后,上游新闻记者致电这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小学,该校工作人员回应:“这个跟我们没关系,(辞职老师)不是我们学校的。”就该校同样发布利用“小蜜蜂”管理不守纪律学生的行为,工作人员解释:“那个是老师找学生拍的一个小段子,实际上没这么做,视频已经撤回来了。


图片

湖南有老师因为“小蜜蜂”视频进行解释。


除了这所山东小学外,目前社交平台上发布用“小蜜蜂”管理学生视频的,还有湖南、河南、贵州的3所小学。其中湖南某小学的老师曾在11月9日发布视频回应称:“视频征求了家长的同意,孩子非常优秀。”随后发布了因戴“小蜜蜂”出名的同学讲数学“统筹问题”的后续视频,并未因为视频问题与家长发生冲突。


河南某小学的老师称,收到了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删除“小蜜蜂”视频的通知,不过随后该视频和用“小蜜蜂”管理学生的视频一起被下架,只留下了发布于11月15日的一条“道歉”视频:“我们的视频都是课间拍摄,孩子开心、家长支持,但没想到会对网友的心理造成伤害。”


贵州某小学用“小蜜蜂”管理学生的视频,可以看到校服颜色是红色,与邓老师所发视频差异很大。同时,贵州某小学的“小蜜蜂”相关视频仍可正常观看。发视频的老师最近几天也是正常更新视频动态,并未提到辞职。


图片
贵州某小学用“小蜜蜂”管理学生的视频

观点一:别又是一个“秦朗丢作业事件”


这位老师发布的管教学生视频,是摆拍还是真实事件,此人究竟是不是老师,也尚无定论。如果是炒作,那就是又一个“秦朗丢作业事件”,令人不齿。如果不是摆拍,其做法同样不妥。而不管是不是摆拍,网友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争议与讨论,都已经被成功激发了。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能够“一键上网”的当下,不能也不该忽视媒介“不可控”的一面。在这位老师发布视频后,很多网友纷纷效仿,并晒出自己给班上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这种网络传播引发的跟风效应,无疑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使更多学生的权益受到影响。


无论如何,这个事件已经成功挑动了网友情绪如果最后被证实是假的,那网友不啻为被这个“老师”当猴耍。就目前信息看,这位邓老师的真实身份以及离职原因仍无法确认,平台和相关部门不妨予以调查核实,别让肆无忌惮的摆拍再次上演。


观点二:给某一个学生戴上小蜜蜂显然是不当的

“从专业角度来看,老师给某一个学生戴上小蜜蜂显然是不当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他认为,老师可能会依据学生的某一次表现就做出某种判定,但这种判定的依据不可能是深刻完整的,而学生又是发展变化的。在他看来,除了不能给学生戴上“小蜜蜂”,也不该给学生贴上其他的标签,例如优秀、差生等类似等级的标签都是不合适的,违反教育教学的原则,还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观点三:学生不是博取流量的工具


尽管涉事教师称其发视频是为了分享,但分享也是有界限的。如果是私底下分享,或许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如果将未打码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则由私域扩大到无限传播的公域,让学生接受公众的评论,则造成了事实上的侵权,显然是越界了。


尽管她这么做不一定是为了博取流量,但在事实层面,却形成了博取流量的后果。在这次事件中,被戴小蜜蜂的学生,在事实上也成了她博取流量的工具。这种局面,在现今的短视频领域,并不鲜见。那些将记录学生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上,甚至因此成为“网红教师”的,尽管所发多是正面素材,但也不得承认其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和自尊,尽管未造成负面影响而家长不予较真,但并不代表其是合适的。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涉及到众多的未成年人,通过视频形式将其呈现在公共领域,并不合适。尤其是有意把学生当作流量工作的行为,更应该警惕。


观点四:教师拍视频边界何在?


老师该不该拍课堂视频、怎么拍,有观点认为,需要为教师直播、拍视频划出边界,既要鼓励知识科普、理念分享等优质视频,也要及时制止有损教师群体形象的不当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心得等分享到自媒体上,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方面要征得学生监护人的同意,另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隐私。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批评教育,都发生在班级里或学校内。但如果把它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就涉及对学生的隐私侵犯。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学生在学校上课不遵守课堂秩序,老师让他课堂罚站,这事到此就结束了。但如果说拍照片贴到学校里,或拍视频发到网上,就是扩大了对学生的处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在他看来,教师掌握这个边界很简单,“如果这个学生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愿不愿意把自己孩子的信息传到网上,这是基本的判断标准”。


对此,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图片

辑 | 顾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