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几年前,现在法国公民对马克龙的支持率可没有那么高了。就像此前的国民议会选举,马克龙所在的阵营就惨败而归,导致左翼阵营崛起。看到这样的情况下,马克龙政府也不敢再强硬施政,它开始安抚国内居民。还有马克龙这次访问阿根廷,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
法国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访问阿根廷时,马克龙和阿总统米莱谈到了两件事,其中一个是劝告米莱不要在气候问题上单独行动,要和其他国家配合起来。另外一件事,就是劝米莱不要签署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的协定。马克龙指出,法国现在不会签署协定,不会让欧盟通过这份协定,希望阿根廷政府也能提出反对意见,在南方共同市场内发声。
此前,法国农民掀起抗议活动,反对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签署协定。现在马克龙前往阿根廷劝告米莱,可以看作是安抚本国农民,因为他清晰的知道,得罪法国农民的话,法国将会遭受严重影响。
米莱(右)
法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被誉为“欧洲粮仓”,农业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食品加工业、乡村经济以及地方社区的活力。农业的繁荣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象征着法兰西的文化与传统。因此,农业政策的得失对法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法国农民多次举行抗议活动,针对的是农产品价格低迷、生产成本上涨、严格的环保法规以及国际贸易协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等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之一是黄背心运动,起初源于对燃油税上涨的不满,随后演变为对政府政策的全面质疑。这些抗议反映出农民群体对政府政策缺乏充分考虑农村需求的批评。
马克龙
马克龙政府上台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现代化与精简行政程序的改革,其中包括农业领域的变革。部分措施,如减少农药使用、提升环保标准,以及削减农业补贴等,虽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与食品安全,但在短期内给许多农场主带来了财务压力。加之疫情的冲击,使得本已脆弱的农业部门雪上加霜,引发了农民的强烈反弹。
农民抗议运动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农业罢工,导致食品供应链受阻,超市货架空置,加剧通货膨胀,最终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的冲突还会削弱农业的投资吸引力,外资撤离,加重就业压力,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冲击。
抗议活动
面对农民群体的持续抗议,政府的权威和执政能力将受到考验。若不能有效安抚农民的情绪,提供实际解决方案,马克龙政府可能会失去民众的信任,面临选举失利的风险。反对党可能会借此炒作话题,挑拨民意,加剧政治极化,动摇政坛稳定。
同时,还会引发社会分化与健康危机。抗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与封锁道路等行为,将严重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加剧城乡差距感受,导致社会情绪对立,影响国民身心健康。长期的不确定性和紧张氛围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社会凝聚力减弱。
也会影响法国在欧盟的地位
最后,也会对法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造成损害。持续的国内动荡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对法国的信心,损害其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商业伙伴的形象。同时,抗议运动中出现的暴力与混乱场景,可能被国际媒体放大报道,削弱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影响外交关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