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为稳定经济增长,中国财政部近日宣布两项重大政策进展,包括6万亿元地方债务限额的下达和2025年地方债额度的提前下达,显示了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发力。
11月18日,财政部宣布,6万亿元新增地方债务限额已下达至各地,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减轻地方化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此外,财政部正在制定2025年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的工作方案,预计额度将超过2万亿元,以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2.7%,政府性基金支出约7万亿元,同比下降3.8%,降幅大幅缩窄。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和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原本需要在2028年之前偿还总额14.3万亿元的隐性债务。为帮助地方完成这一任务,中国推出了总额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其中包括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解决地方的“燃眉之急”。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0.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1%,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2.9%。这些数据表明,化债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筑底回升,财政收入降幅逐渐缩窄,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回升,积极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推动中长期经济回升向好,形成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城投五十人论坛秘书长胡恒松指出,6万亿元化债政策的快速落地,显示了中央支持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决心,有助于加快隐性债务化解的进度。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强调,中国政府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为明年积极财政政策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