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文数和自生数纪念哥德巴赫猜想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3.18-1764.11.20),德国数学家,在52岁任中学教师期间,于1742年6月17日给好友欧拉的一封信里陈述了他的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

图片

看似简单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座高高耸立的险峰,从1742年至2024年经历282年,激发了全世界无数数学家、爱好者趋之若鹜地探索和研究,但都尚未达到哥德巴赫的期望,最好的结果是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得到的1+2。

哥德巴赫猜想,被看作是一项数学领域的伟业,是人类智慧的升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挑战,矗立了世界数学丰碑!

2024年是哥德巴赫猜想面世282周年,11月20日是哥德巴赫去世的26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以一组别具一格的数字和数学方法,来纪念和铭记哥德巴赫及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领域的丰功伟绩。

我们用9个数组成4个三角形(称为1,2,3,4三角形)以记之,奇妙性质如下:

图片

性质1: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问世,至2024年经历了282年流传至今。顶部第1个三角形,其中的三个数字恰好代表了这三个特殊的年份:1742+282=2024.

性质2:282是一个回文数(前、后读都一样,称回文数),用回文数131+151=282(第2个三角形)纪念哥德巴赫猜想:偶数等于两素数之和。并且偶数与素数都是回文数,这个巧妙的组合,千载难遇。

性质3:哥德巴赫生于1690年,1690=131+1559(第3个三角形),又是一个偶数=两素数之和。

性质4:哥德巴赫逝于1764年,1764=151+1613(第4个三角形),也是一个偶数=两素数之和。

性质5:哥德巴赫从1690年出生至1742年提出“猜想”经历了52年的艰苦奋斗,我们把哥德巴赫的生、逝月日相加,3+18+11+20=52(年)。

性质6:2024年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可以分解为:2024=11×23×23,11是“1”排头的最小素数,23是“2”排头的最小素数,23=8=2+0+2+4(2024的各位值相加)。

性质7:24是一个“自生数”(目前还没有这样定义的‘自生数’),即24=24+2×4.

综合来看,以上用9个数字解析了哥德巴赫猜想之精髓:偶=素+素,其生、逝年月日,以及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年份等关键时间均在其中,奇妙组合,巧如天定,期待专家品评。

可说是:以其人之偶数=两素数之和,盛赞哥德巴赫独树一帜之巨功!

有诗为赞

赞: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一朵花,

困蒙世界数研家。

算神欧拉没答案,

世界精英难解答。

数论皇冠传天涯,

奇人妙算竞追他。

攻坚克难谁争秀?

2 8 2 年豪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