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多印度留学生而不是中国留学生?美国的目标实现了

自中美进入“大国博弈”之后,美国就开始千方百计的阻挠中国科技上升之路,除了大打“科技战”之外,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还搞出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意图打击所谓的“与中国相关的,包括知识产权盗窃在内的间谍活动”。该计划虽然在拜登执政时被终止,但是其影响力并未真正消退,而是从台面转入到地下,甚至还因为拜登政府遏制中国高科技进步的策略没有达到预期,开始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援引美国国务院赞助的国际教育协会,于本月18号发布的最新年度调查数据显示,去年赴美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相较于前年减少了4%,而印度留学生则增长了23%。这是印度在过去15年来,首次在这项数据超越中国,同时也让印度一跃成为美国的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这一现象不由得令人想起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以擅长处理印太事务而在华盛顿著称的坎贝尔,在今年6月份就中美教育交流作出的表态。

图片

坎贝尔曾宣称,更希望看到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并且公开承认,基于“安全考虑”,美国高校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坎贝尔当时还“拉一踩一”,扬言美国需要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但绝不是从中国,而是从印度这个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吸收。显然,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既不想放弃“中国留学生”这个宝贵的收入来源,也不想让中国从国际教育交流,尤其是从中美教育交流中获益。

从禁止中国留学生学习美国课程,再到禁止中国使用带有美国技术的高科技产品,例如先进制程芯片,这一连串的动作,暴露出美国正试图阻止中国使用“后发优势”来赶超美国。而美国越是这么歇斯底里、不择手段,越能证明中国选择走自主化之路是正确的。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之所以选择印度,与其说是印度留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中国,或者说印度比中国更值得信任,倒不如说是看中了印度从殖民时代遗留至今的“服侍精神”。

图片

放眼整个西方,除了印度留学生之外,各大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的高层都有印度裔的身影。表面上看,这些海外印度裔在国际舆论面前的曝光度与日俱增,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优秀人才鲜有能回到母国,投身于建设印度的伟大事业,绝大多数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高级管家”,亦如他们的祖辈在被英国殖民时期所做的事情。

与之相比,中国不仅有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出色的基础教育素养,以及仍处于上升期的综合国力,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到自己的祖国,发挥自己一身的本领。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让新中国得以在改开之后短短几十年里,迅速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图片

可以肯定的是,二度上台的特朗普势必会在中美国际教育交流一事上设置新的障碍,甚至不能排除“掀桌子”的可能性。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要迈往至高处的必经之路,至于坎贝尔口中的“人文教育”,这类带有明显美式“民主和颜色革命”痕迹的学科还是留给美国学生慢慢品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