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中必反不能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从《乡下人的悲歌》看万斯

全文213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詹姆斯·万斯,特朗普的竞选搭档,因其标签如“铁锈地带”“千禧世代”等,成功争取到更多白人工人阶层和年轻人选票。

02《乡下人的悲歌》一书揭示了万斯的前半生,包括他的品德、磨砺、毒品和责任感等方面。

03其中,万斯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如热情、友善、身土不二和感恩等。

04另一方面,万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磨砺,如搬砖、在导师指导下进步等,为日后处理各类事务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读懂这本书,就读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纽约时报》评论家A.O. Scott

图片

特朗普的胜选,他的竞选搭档詹姆斯·万斯有一份功劳。

万斯携“铁锈地带”“千禧世代”等标签,争取到了更多的白人工人阶层和年轻人选票,助力特朗普将再次入主白宫。

从万斯当下情况来看,他的政治生涯或许只是刚刚起步。

不少媒体刊文预测,万斯将会是2028年大选的有力竞争者,如近期Nate Cohn在《纽约时报》撰文《万斯将如何影响大选?看2028而非2024》(How Will Vance Affect the Race? Look at 2028, Not 2024);《卫报》指出“右翼科技巨头打赌万斯将成为202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英文一句“猎豹无法改变它的斑纹(A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 ,一如中文语境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万斯有什么理念,可从其著作《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管中窥豹”。

图片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万斯的前半生:一个自小父母离异、被姥姥姥爷带大的80后小镇乡下人,如何工作、学习、生活、追寻梦想。该书万花筒般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特别是铁锈地带、海军陆战队、耶鲁法学院等地的运转情况,具有较高阅读价值。

《纽约时报》评论家A.O. Scott指出,“读懂这本书,就读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整体上,该书包括如下四个关键词:

第一是品德。万斯不吝笔墨记叙乡下人品德:

他们热情,跟所有人打招呼,当白雪皑皑时,他们会放下手头事,一起帮陌生人把汽车从雪中挖出;

他们友善,当葬礼车队经过时,他们会无一例外地驻足、行注目礼;

他们身土不二,如万斯哪怕后来已经就读耶鲁,也不愿在加油站向陌生人承认自己是耶鲁人,因为他不想在情感上离开自己的族群;

他们感恩,万斯对于导师——耶鲁导大学华裔教授、“虎妈”蔡美儿(Amy Chua)在自己申请编辑职位、申报输送法官、处理与女友乌莎关系等问题上的实质性指导,铭记在心,认为“蔡教授阻止自己远离女友去异地工作”实乃人生最佳建议。

书中透露,万斯的曾外祖父曾参加二战,在太平洋战场与日本人战斗。

第二是磨砺。书中实际上讲述了两代人的迁徙故事:

一代是他姥姥姥爷1940年代末从肯塔基州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杰克逊小镇,迁徙到俄亥俄州的钢铁小镇米德尔敦,赶上制造业时代,过上中产生活;

图片Netfix 发布的这张照片显示艾米·亚当斯(左)和加布里埃尔·巴索在《乡下人的悲歌》中的一幕|图源:美联社

另一代则是万斯本人从米德尔敦迁徙到纽黑文、旧金山、华盛顿等地。

万斯在书中并不隐晦童年经历:自小父母离异,自己跟随作为护士的母亲,然而母亲具有多年吸毒史,生活混乱。这样长大的孩子,根据统计数据,大概率会随波逐流、自暴自弃。

但好在还有姥姥姥爷为之依靠,特别是嘴里叼着烟、腰里别着枪的姥姥,给万斯提供难得庇护,也让万斯的不良童年经历(ACEs,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没有压垮他。

时光飞逝,成长中,万斯秉持书中所述的“天道酬勤(hard work pays off)”精神,高中时去杂货店打工当收银员;进入耶鲁法学院前的那个暑假,去地砖公司搬砖;进入耶鲁后,在导师蔡美儿以及精神导师乌莎等人指导下,进步神速;等等。

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处理包括应对媒体在内的各类事务,打下基础。

第三是毒品。资料显示,合成麻醉品是美国18至49岁人口的头号杀手。针对毒品问题,

万斯姥姥曾说:

“我们的社会,能支付得起航空母舰,但支付不起像妈妈这样的瘾君子的戒毒设施,这样的社会意义何在。

(Mamaw asked if it made any sense that our society could afford aircraft carriers but not drug treatment facilities—like Mom’s—for everyone.)”

沿着万斯姥姥的疑问,我们不禁可以往下推导:为什么浪费纳税人大量资金,大老远跑去亚太做一些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航行自由行动呢?

哈佛大学艾利森教授2024年4月指出,中美两国关系应是“吴越同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I am in you, and you are in me)”,而非“非此即彼(either-or)”。

时至今日,两国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迫在眉睫,如气候变化问题、对人工智能的管控问题、治理毒品问题等等,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渡难关,共创更好未来。过往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第四是责任。

书中揭露,“一种把问题归咎于社会或政府的文化运动,这种运动的支持者日益增多(to blame problems on society or the government, and that movement gains adherents by the day)”。

万斯举的两个例子很典型:

其一是他有个朋友因不想早起而辞职,但是在社交媒体上说奥巴马经济害惨了自己。万斯指出,“奥巴马经济影响很多人,但肯定没有影响他。”

其二是万斯在地砖公司打工时有个工友,上班时经常每天上厕所三四次,每次超过半小时,不久就被辞退了。

因此,如果把失去工作的责任归咎于书中所引述的“奥巴马关闭了煤矿,或者说所有工作岗位都流向了中国人(Obama shut down the coal mines, or all the jobs went to the Chinese)”之类云云,那将不是事实。

沿着书中逻辑,我们不妨往下推导:如果某些政客在美国人民面前逢中必反、煽动中国威胁论,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

如果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推动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那么两国人民可要擦亮慧眼、小心提防,因为这类人不只蓄意反华、而且恶意反美。

总之无论如何,将国家面临的综合性问题,归咎于外国或外部势力,无助问题解决,也远非理性之光。

撰文|李人达,海南省委党校副教授、经士智库特约研究员

编辑|大琳

校对|李梓涵

排版|刘雯丽 王静怡

审核|田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