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珠江畔,坐落在荔湾区繁华的一隅,在芳村片区的花地河畔,地上绘制的五线谱、钢琴演奏者雕塑……这是广州钢琴厂的旧厂区,也是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钢琴”)的前身。这片土地见证了珠江钢琴从诞生到辉煌,让无数人音乐梦想从这里发端。
1956年广州钢琴厂在此诞生,历经68年的风雨洗礼珠江钢琴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南国热土中崛起。
如今,旧厂区蝶变为音乐主题创意园,这片土地也迎来了新生。
珠江钢琴旗下拥有广州、佛山、北京、浙江、德国、波兰六大钢琴制造产业基地,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历史悠久的钢琴民族自主品牌之一,1999年行业首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行业首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认证,连续多年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1987年年产量突破1万架大关,之后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持续占有国内三成以上市场份额,钢琴出口量年年占全国钢琴出口总量26%以上,成为中国钢琴产量、出口量最大的乐器制造企业。
广州钢琴厂起步,成功生产出第一架钢琴
广州的乐器制造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3套青铜乐器,其中句鑃是公元前129年由乐府工匠在广州制造,每套均刻有“文帝九年 乐府工造”的铭文。到了明代,广州已经形成了乐器制造业。明末,广州出现了从事竹提琴、二弦等弦乐器制作为主的“金声馆”乐器作坊。
钢琴是舶来品,1709年第一架钢琴在意大利诞生,在其诞生后近两百年才传入中国。民国初期,广州的民族乐器进一步发展,旅美华侨创办了广东琴行经营美国的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从维修到生产、经营,揭开了广州生产制造西洋乐器的历史。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民国18年(1929年),香港谋得利老板在东山署前街37号开设的彼得琴行生产钢琴,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广州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也是广州钢琴生产的溯源。广州被日军侵占后,乐器生产制造一度陷入停滞,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乐器产业才陆续恢复发展。据《广州市志》记载,广州先后诞生了以维修、经营钢琴为主,兼营其他业务的安利琴行、南华风琴厂等,一直维持到建国前夕。
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乐器行业迅速发展,尤其是1950年到1951年期间,全市乐器工业户有124家超过500人。除了民族乐器外,不少手工业户开始学习生产西方管弦乐器,以小提琴等为主的产量约占了整个行业的80%,并远销华北等地。1950年到1956年这一时期,广州涌现了8家以修理钢琴为主的私营琴行,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上海、共和、新乐等6家琴行组建成为专门从事钢琴生产制造的“广州钢琴厂”。1956年在维新路的临街铺面及小阁楼,“广州钢琴厂”正式起步。
创立之初广州钢琴厂仅有职工55人,厂房也只有20平方米左右,以生产风琴和小手风琴为主,生产钢琴的条件可谓是“一穷二白”。钢琴生产是一个工序繁多又精细的过程,每一步都非常精密和严谨,从设计、选材、制作、组装、调音到质检,每一步确保精准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钢琴。
但缺少先进的生产设备,甚至没有钢琴生产图纸参考,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凭借着广州钢琴厂职工的热情与努力,以一架香港制造的钢琴为模板,通过反复“解剖”研究,于1956年7月22日成功生产出第一架钢琴,当年11月又生产第一批“肖邦”牌立式钢琴并运往香港试销售。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当年的旧报纸中找到答案,1956年7月24日《南方日报》曾刊登题为“广州钢琴厂生产第一部钢琴”的文章,记录广州钢琴厂成功下线第一部钢琴的历史。如今,这架名为“肖邦”的立式钢琴仍被完好地保存在珠江钢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成为“珠江钢琴人”不屈精神的见证和凝聚着对研制国产钢琴的执着。
《广州市志》记载,1957年国家投资26万元用于支持钢琴产业发展,并建造了5010平方米的厂房,钢琴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年产量扩展到55架。同一年,广州钢琴厂生产的钢琴进入第一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销售,远销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这一阶段,广州钢琴厂被追加投资,厂房不断扩大设备进行优化,职工人数增加,钢琴的年产量也达到了200多架。
产量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最大钢琴生产企业
1958年,广州钢琴厂正式设计和启用图案化英文“Pearl River(珠江)”商标,并沿用至今。1965年,史料记载广州钢琴厂把分散在维新路、麓湖的车间搬到芳村进行集中生产。到了1966年底,广州钢琴厂已经一跃成为我国轻工系统四个定点大型钢琴生产基地(上海、北京、营口、广州)之一。但这个时候,在四个生产基地中广州是其中的“小弟”。直到1975年,黎达苏开始担任广州钢琴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局面开始扭转。《广州工业故事》中曾对这段历史有过详细的描述,当时黎达苏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激发了他对广州钢琴厂大胆改革的决心。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州钢琴厂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行经济承包合同制、干部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等涉及人事、经济、机构的改革,有效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前,广州钢琴厂一年生产钢琴600架,到了1980年,广州钢琴厂年产量达到了2500架。同样在这一年,“珠江”牌钢琴获得了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珠江”牌钢琴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六十余年来一直以制作精良、品质稳定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著称。世界著名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先生两次来广州,并选用“珠江”钢琴举办独奏音乐会,他曾表示“珠江钢琴很有歌唱效果,能给人音乐灵感,很喜欢珠江钢琴”。甚至在一次音乐会结束后,他欣然在选用的珠江钢琴上题词:“钢琴的骄傲”。
1983年起,广州钢琴厂开始加大对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这一年,广州钢琴厂出资举办了全国性首届青少年“珠江奖”钢琴邀请赛。此后广州钢琴厂出资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全国性的青少年“珠江奖”钢琴邀请赛或与钢琴主题的比赛,打响了珠江钢琴的名气,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这时广州钢琴厂的“珠江”牌钢琴,已经家喻户晓。“全国青少年珠江奖钢琴邀请赛”这项坚持了40年的赛事,被作为如今珠江钢琴的一项重要资产被保留下来,并带来了强大的艺术影响力。
1986年,广州钢琴厂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在深圳设立了华珠钢琴(组装)厂;并先后在四川、吉林等地达成木材合作协议,设立木材粗加工厂;1987年,广州钢琴厂还在澳门设立了澳门钢琴有限公司。
一系列措施帮助广州钢琴厂打响了在国内的知名度后,“珠江”牌钢琴雄心勃勃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与世界一流钢琴、高端品牌钢琴相比,珠江钢琴意识到了与国际工艺的差距。其实早在1985年广州钢琴厂争取到了自营进出口权,便前往了那一年正在举办的德国法兰克福钢琴展会。展会上,“珠江”牌钢琴第一次在国外亮相。然而现实给了广州钢琴厂“当头一棒”:展位几乎是全场最冷清的。对标国际标准,争当世界一流的种子,在这时开始萌芽。
1987年,广州钢琴厂组建成为广州市珠江钢琴工业公司。1990年前后,广州市珠江钢琴工业公司制定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战略,聘请技术团队、培育优秀工匠、对标世界一流工艺、对标高端钢琴,不断提升钢琴的工艺和产品质量。1995年广州市珠江钢琴工业公司与日本雅马哈钢琴公司合资成立广州雅马哈珠江钢琴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建立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广州市珠江钢琴工业公司收购国际品牌“里特米勒”并在德国设立分公司,进一步壮大了品牌实力。2001年珠江钢琴产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从一家藏在小阁楼里的钢琴工厂发端,成为世界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
擦亮民族乐器品牌,国产钢琴走向世界
2009年03月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世纪初随着市场的开放,珠江钢琴开始走向世界,并前瞻性地进行全球化布局,制定了“雄踞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到2006年,珠江钢琴已成为国内钢琴制造商唯一一家达产百万台的乐器企业。
2007年到2013年,珠江钢琴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聚焦主业谋发展。2007年推出“珠江·恺撒堡”专业高档钢琴,填补国内高端钢琴市场上自主品牌的空白,打破被欧美高端品牌垄断的局面。2012年珠江钢琴IPO上市,成为“中国乐器第一股”,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
2013年以来,珠江钢琴的产销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此情况下,珠江钢琴将发展的重心逐渐转向业务板块培育和品牌的升级上,推动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形成了钢琴、数码钢琴和文化服务三大业务板块的国际化运营格局。
2016年,珠江钢琴收购世界高端钢琴品牌德国舒密尔,加速推进国际化运作,实现钢琴产销规模达16万台(不含数码乐器)。2020年,珠江钢琴成功研发高端钢琴零部件PR2.0弦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破国外垄断,提升民族自主钢琴品牌品质,《广州日报》曾报道过这段攻坚克难的故事。2022年,珠江文创正式出道,成为珠江钢琴集团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又一次有力探索。
在数码乐器创新发展方面,珠江钢琴通过加强数码乐器自主核心技术创新,推进“大电商”发展战略,构建数码乐器生态链。成立于2008年的广州珠江艾茉森数码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珠江钢琴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以研发、生产、销售专业数码钢琴、电声乐器、音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创新型国有乐器企业,在2018年4月挂牌新三板,年产能超过5万台,位居国内数码乐器第一梯队。
音乐文化起家的珠江钢琴也积极布局文化产业举办花城音乐节系列活动、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论坛、花城幼儿合唱节、“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乐龄钢琴大赛等国际国内重大文艺活动,以及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奖学金活动等,将珠江钢琴打造为综合性文化企业。
2019年,珠江钢琴对位于荔湾区的旧厂区进行“微改造”,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珠江钢琴创梦园。并于2021年4月正式开园,目前,珠江钢琴创梦园已有近120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集文化科技、教育培训、非遗传承、艺术名家工作室动漫游戏、时尚设计等集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条,园区集聚效应及市场活力逐步显现。
2023年,“珠江钢琴文化科技产业大楼”项目在创梦园顺利动工建设,计划投资约5亿,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1290.12平方米,预计在2024年12月31日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实现传统产业向文化科技融合产业转型的再进一步。2024年,珠江钢琴集团携手锐丰文化组建成立广州珠江锐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珠江钢琴集团,助推文旅融合升级。2024年珠江钢琴被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擦亮民族乐器品牌。
“造世界最好的钢琴,做世界最强的乐器企业。”这是珠江钢琴的愿景,也是一代珠江钢琴人的使命。历经68年的成长,始建于1956年的珠江钢琴成为中国乐器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拥有珠江、恺撒堡、里特米勒、赫莱曼、德洛伊等多个品牌家族,中国市场占有率超4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产销量连续23年位居全球第一,做到了全球几乎每卖出4架钢琴,就有一架“珠江”牌。正是因为有了珠江钢琴,作为“乐器之都”的广州才有了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部分图片来源于珠江钢琴集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