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进行直升机起降训练。
据多家外媒报道,英国正紧锣密鼓推进国防战略审查进程,多名英国官员对现役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未来角色定位存在争议。报道称,考虑到英国即将出台新一轮财政紧缩政策,航母经费可能遭到削减,或使原本就问题不断的英国海军陷入尴尬局面。
最大战舰故障不断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排水量约6.5万吨,是英国有史以来建造和服役的最大吨位战舰。自服役以来,该级航母一直被各类问题困扰,经常因为需要维修在港口“趴窝”许久。
2020年10月,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轮机舱因消防管道破裂而浸水,导致配电板受损。2022年8月,该航母在横越大西洋前往美国进行训练途中,右舷螺旋桨联轴器意外断裂,导致33吨重的右舷螺旋桨被拆除。2023年2月,该航母又被发现左舷和右舷螺旋桨轴在安装时均未对准,有损坏联轴器的风险,致使维修时间进一步延长。今年2月,该级航母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也遇到类似问题,错过了北约“坚定捍卫者”演习。
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服役的1251天中,仅有267天在海上执行任务,有411天在港口或船坞接受维修,出海时间占总服役时长的21.3%。2023年4月,该航母被爆出已沦为其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备胎”,为后者提供维修零件,此时距离该舰服役还不到5年。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该级航母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就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系统问题。两艘航母的连续“拉胯”表现,已对英军士气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多次被指“大而无当”
英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全面国防战略审查,正式报告将于明年公布。在俄乌冲突延宕和中东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多次强调两艘航母对本国国防的重要性,认为其恢复了英国海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影响力。然而,英国国内对两艘航母的质疑、批评乃至反对声音此起彼伏。
过去15年,英国海军已累计投入近200亿美元,用于两艘航母的建造、维护和战备工作。英国经济虽在七国集团中表现较好,但英国政府承认,其面临严峻财政压力,不仅难以大幅增加军费,还有可能进一步削减军费开支。分析人士称,面对预算压力,特别是国防部正着手缩减或推迟部分武器采购项目,英国海军不应坐视航母“无限制地占用其他单位的资源”。
据外媒报道,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海军“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相继前往中东支援以色列,英国航母则显得相对沉寂。有评论称,英国海军此举是希望两艘航母都能保持良好战备状态,从而让“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得以在2025年如期远征印太海域。对此,有军方人士称,英国航母打击群上一次长期部署是在2021年,也就是说,英国花费4年时间才重新具备长期部署能力。
10月下旬,面对反对党保守党的质询,英国武装部队大臣卢克·波拉德强调,航母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提到海上力量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红海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曾多次击落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暗示未来会更重视中小型舰艇的作用。对此,很多议员发出质疑,当时同在红海执勤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及其舰载机联队为何作壁上观?他们称,与其把大笔资金耗费在派不上用场的航母上,不如用这些资金发展急需的新型驱逐舰。
未来或被轮流封存
11月初,英国海军两艘航母传出同时处于战备状态的消息。“伊丽莎白女王”号在朴次茅斯附近海域进行测试和训练。“威尔士亲王”号则率打击群参加北约在北大西洋举行的联合军演,之后搭载大部分F-35B舰载机前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英国政府今年4月宣布,2025年起,“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将与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一道,在印太海域定期开展联合演习,并停靠日本港口。
英国海军内部人士承认,两艘航母同时出航后,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处于所谓“长期战备状态”。这不仅是因为频繁出现的机械故障,还受制于船员短缺。英国国防部数据显示,今年,英国海军新兵招募数量同比下降22.1%,海军官兵总数比去年减少1100人。鉴于每艘航母至少需700名船员才能正常运作,人手紧张已对英国航母造成影响。
有评论人士称,为维持英国的国际形象和军事威慑力,英军可考虑将两艘航母轮流封存。英国海军在这方面已有先例,两艘阿尔比恩级两栖攻击舰曾在10余年前采用类似模式,舰艇封存期间,大部分船员被分配到其他舰艇上,封存期满后回归原职。两艘航母也可采取类似轮换机制,即每艘航母在一个完整战备周期内进行一次远洋部署,其余时间则在欧洲海域执行常规任务。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海军运营成本,提高人员利用效率。
在“缺钱”又“缺人”的情况下,轮流封存或将成为英国航母未来归宿。英国此番航母定位争议,也折射出其军备建设的种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战略指导方针的摇摆不定,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的窘境。(王大宁)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