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药监局日前联合发布《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北京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扩增和提质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地,到2026年产业总体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行动计划明确,北京将积极培育“智能+”新增长点,推动优势领域持续做大做强。强化临床应用牵引,围绕诊疗需求布局研发创新,完善产学研医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良性循环发展。加强关键零部件及上游材料拓展布局,建设配套完善、能力完备、贯穿产业上下游的发展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安全可控。

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高端医疗设备方面,发展智能化、远程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的高端医学影像装备,鼓励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影像设备产业化。高值医用耗材方面,重点发力有源植入器械研制,加快生物材料开放,推动先进材料、3D打印、合成生物等技术应用。高效体外诊断方面,推进检测试剂原料自主开发,全面推动体外诊断产品及试剂升级换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方面,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促进智能医疗机器人和康养机器人发展和性能提升。

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六大重大工程,数智引擎升维工程方面,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器械融合发展。企业培优倍增工程方面,支持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重大发明,面向海内外实施兼并重组,通过整合打造平台化、综合型龙头企业,强化企业供应链安全,提升北京市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

医工融合示范工程方面,建立多维度医工协同创新机制,建立覆盖“技术创新-产品研制-临床评价-示范应用-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协作体系。探索建设“未来病床”,集中应用创新诊疗设备,试点数字技术与生命科学交叉结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场景应用。

产业生态创优工程方面,强化主导产业区协同,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医疗器械园区,组建市场化、高水平园区运营和服务团队。加快“产研”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高标准建设覆盖研发服务等环节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链条创新服务生态体系。

区域协同补链工程方面,围绕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等产业链“卡点”,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逐项突破,实现一批重点临床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创新医疗产品在区域内协同研发、转化和落地生产。

开放合作远航工程方面,链接全球一流创新中心,畅通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通道。吸引国内外头部企业在京设立总部、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支持产业优势环节和大型项目落地。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鼓励园区探索国际化运营模式。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带动创新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