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有时候也读一读跟宋代历史相关的小说,比如说《水浒传》。
小说里有一个非常惨无人道的细节。
雷横在郓城县打死知县的姘头白秀英,被送去济州砍头,负责押解的朱仝顾及兄弟情义,中途放走了雷横。朱仝因此吃官司被刺配沧州府牢城,结果被沧州知府赏识,负责帮他带四岁的孩子小衙内。
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梁山团伙想了一个非常恐怖主义的办法,他们在七月半这一天,派雷横去引开朱仝,然后让李逵下手劈死了孩子,断了朱仝的所有后路。
这事儿办得非常可恨,如果你不是那种“我不听我不听我就要李逵死刑立即执行”的读者,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这个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在小说里面,有这么几个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的消息来源是柴进。
朱仝追到柴进家里的时候,柴进明确告诉李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在梁山泊做头领,叫宋江,写了一封信让吴用、雷横、李逵来请朱仝上山。因为朱仝不同意,所以让李逵杀了小衙内。
大家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柴进的话很奇怪,前面铺垫了一堆宋江,但是关键这句话没有主语,也就是说,没有说是谁让李逵杀人的。
而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伏笔:首先是请朱仝上山,如果朱仝同意就万事大吉,不同意就杀了小衙内断他的后路。
既然这个计划是分两步走、并且有不同预案的,那时候没有即时通讯工具,那就说明要么是宋江计划好的,要么有一个前线指挥部的人在负责决断。从职位来看,这个人只能是吴用。
所以,按照柴进的说法,可能是宋江决策的,也可能是宋江和吴用共同决策的,也可能是吴用自己决策的。
第二种说法的消息来源是吴用和雷横。
柴进说完这番话以后,就把吴用和雷横请出来跟朱仝相见。这两人已经串通好了口径,直接回复“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吩咐如此”。
也就是说,他们都说是宋江的命令,并且宋江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朱仝不会答应,所以让李逵杀人。
第三种说法的消息来源是李逵本人。
朱仝不好意思对吴用和雷横下手,于是要求见李逵。李逵从柴进府上的侧厅出来以后,朱仝当时就跟他顶起火来。
李逵为了推卸责任,当场就喊起来:“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所以,按照李逵的说法,是晁盖和宋江的共同决策。
第四种说法的消息来源者是宋江。
等李逵回山之后,朱仝看见他又要跟他打架,梁山好汉都出来相劝,结果宋江说:“不干李逵的事,是军师吴学究一时定的计策。”
随后,宋江让李逵道歉,李逵不乐意,宋江又补了一刀:“兄弟,却是你杀了小衙内,虽是军师严令。”这下宋江牢牢地把吴用锁死在决策者的位置上。
这四种说法涉及到的嫌疑人,一共有三个:晁盖、宋江、吴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先排除的人应该是谁。
指控晁盖的人,只有李逵一个人,以他的智商,肯定是吴用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他都进不了决策层,基本上可以不用管他的说法。
柴进那时候还没入伙,不太清楚梁山的派系斗争,所以收到宋江的信以后,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他说是宋江,那就很大可能是宋江。
至于晁盖为什么要被排除呢?因为晁盖是梁山好汉里面稍微还讲一点人性的首领,当初江州劫法场李逵乱杀的时候,晁盖还制止他“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要让他来下命令杀死一个小孩子,恐怕他下不了手。
剩下的,就是宋江和吴用两个互相指责的人。
宋江说是吴用,吴用说是宋江,不同的是,吴用是背着宋江说的,而宋江是当着吴用的面说的。
而且宋江指控吴用两次,吴用都没反驳,当然,也是不敢反驳。
所以,这件事最有可能的一个逻辑是:
虽然朱仝在沧州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是晁盖和宋江并不知晓他的真实状况,都觉得应该把朱仝“救”上山,正好宋江在沧州有柴进这条线,而晁盖没有,所以晁盖让宋江去执行。
考虑到朱仝对参与这种暴力团伙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宋江和吴用就商量好了两步走的方案,朱仝答应就好说,不答应就让吴用在沧州自己想办法逼他上山,反正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吴用、雷横、李逵到了沧州以后,把宋江的信给了柴进,但是信里只有请朱仝上山,没有说其他事情。
吴用发现朱仝居然在开开心心当保姆,就告诉李逵:雷横负责去劝朱仝,要是劝不动,你就把这个小孩儿杀了,断他后路,这是晁盖和宋江两位哥哥的命令。
李逵就傻了吧唧地去执行了,一斧头把小孩儿脑袋劈成两半。
杀完了以后一伙暴徒躲到柴进的府上,这才跟柴进说了杀人的事情。
结果到了朱仝来追究责任的时候,柴进实话实说,只知道请朱仝上山,不知道杀人的命令是谁下的;李逵也实话实说,说是晁盖和宋江的命令;吴用和雷横背着宋江说是宋江的命令;宋江当着晁盖和吴用的面说是吴用的计划。
这里面唯一的亮点就是:宋江、吴用、雷横、李逵四个没有底线的货色,他们也知道杀小孩子这种事情是不对的,所以都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互相指责互相推卸,最后宋江凭借自己的职位,成功把锅扔给了吴用和李逵。
看看,这就是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公明哥哥和他的心腹搭档们。
兄弟我写的书,无签名盖章的普通封面版在当当上架了,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