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进阶:如何抓住“十五五”关键期?

图片

第九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面临内部形势与外部压力,政府应如何引导、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11月8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主办的第九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成功举办。本期讲堂以“‘十五五’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主持。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交流探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坚持数字化转型、深入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破局之道”;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需要在金融、制度、政策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有效支持。

中小企业是我国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刘尚希指出,在当前“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是实现这项战略的重要抓手:“从内循环看,中小企业是重要的供给创新来源,对于供需间形成良性循环起关键作用;从外循环看,全球供应链也离不开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等平台,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在国际分工合作与产业链配套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工厂’坚实底座。”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汤临佳从四方面强调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行稳致远是高水平吸纳就业的‘稳定器’,中小企业创新突破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是我国集聚经济模式升级发展的基础动力,中小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是向全球推广中国模式的‘金名片’。”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策认为,除支撑就业、支撑GDP、支撑税收、部分支撑科技创新的功能以外,中小企业还要承担培育人力资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职责,是新时期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徐策指出,要统筹成果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更有效的市场,多方位促进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内需萎缩与外需收紧的现状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需求不足、成本高、融资贵、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共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表示,“十五五”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在中国已经“一条腿迈进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当下,趋于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独特的发展优势。着眼当前,数字化、平台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杜创认为,顺应数字化、尤其是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是中小企业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纾难解困”的关键

会上,多位专家都强调了数字化对于中小企业“纾难解困”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专家指出,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寻求解决。

例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刘尚希认为,数字金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以浙江的城商银行为例,采用“310”模式,没有分支网络、到账快,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大量长尾客户的融资需求。”杜创也指出,要真正解决融资难问题,需要“十五五”时期适度开放民营银行准入,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新鲜血液”支撑。

“总体而言,数字化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中小企业还停留在原有的工业化逻辑框架内,就很难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刘尚希指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政府扶持,还是要靠数字化市场来支撑,从而提高数字化的渗透率,把“SAAS”产业即云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具体到企业的举措,首先要促进企业上云,扩大云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促进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成本结构、内部治理实现整体性重塑”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白雪洁也强调,对中小企业而言,“十五五”时期数字化机遇不容错过。“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中小企业能够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有足够的时间发展,从而得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她说。具体而言,她提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依靠个体进行不现实,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组织形态将可能是其需要依托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杜创对此表示,要在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促进公平竞争的同时,继续鼓励基于平台的数据开发和数字交易,从而进一步培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多样化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然而,对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前期高额的成本,让其普遍面临着“不敢转、不能转、转不起”的困境。

2023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以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刘尚希表示,要通过制度规则的改革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要从长期的角度考虑,加快制度规则的调整和变更,在适应数字化趋势的同时,为数字化企业降低转型、运营的成本。他直言,为了达到促进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政府投资条例、企业会计准则、政府采购法等相关内容都要随之修正,适应数字化的改革迫在眉睫。

白雪洁则提出,“十五五规划”应当从培育新质生产力主体的角度,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相关政策。她指出,中小企业的政策一定是长短期的结合,既需要有能够应对外界风险、用以应急的短期政策,又需要有立足长远发展的长期政策。“围绕融资、共性技术的问题,无论数字化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打破信息鸿沟,中小企业仍然是弱势方。因此,政府在信息供给和人才培训方面都需要有所支持。”白雪洁说。

汤临佳还补充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关注到改造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浙江省的政策做法可以概况为轻量化数改+批量式推广先择优支持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开展轻负担的数改试点,然后借助成熟数字化总包商模式向更大范围中小企业进行推广。总之,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技术消化能力和成本消化能力。”

此外,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韩晗还表示,要给真正的前沿尖端创新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撑,银行的支持是杯水车薪,重点是要发展中国市场的VC(天使投资)和PE(股权投资),把钱“砸向”有需要的专精特新企业。“要带动资金投入专精特新,一方面需要国资和政府起到带头作用,促进一级市场投资;此外,还要聚焦股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让中小企业盈利、让背后的资本盈利,形成正向刺激,才能真正脱离‘为爱发电’的窘境。”韩晗在发言中提出。


作者丨张琪玮
编辑丨赵晨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