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种移植技术迈向新纪元:共识与标准倡议书发布

近日,南京奥斯丹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牛冬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联合在“The Innovation”刊物(Cell旗下期刊,IF:33.2)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Initiative for Consensus and Standards in Pig-to-Human Xenotransplantation in China》的文章。本文探讨了异种移植技术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关注与支持。同时,本文倡议建立异种移植技术的共识与标准,确保这一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从而造福广大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

图片

在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由于供体稀缺,病人常常经历漫长等待,甚至失去生命。这种供需失衡的现状迫切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猪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其器官与人类的兼容性,使猪成为潜在的器官供体,为那些等待器官的患者带来新希望。近年来,异种移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例如,2021年研究人员首次报导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在脑死亡患者体内存活54小时,随后在活体患者中成功进行了心脏、肾脏和肝脏移植,其中心脏和肾脏均存活近2个月。这些进展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开辟了道路。推动该技术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器官短缺问题,还能促进生物医学技术进步,增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随着技术成熟,异种移植有望成为器官移植领域的关键推动力。

图片

异种移植技术涉及复杂的技术和伦理问题,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指导。在进行异种移植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确保供体动物在无病原体的环境中饲养,并保证患者或家属拥有知情同意权,同时严格遵循脑死亡的判定标准。此外,由于医院和地方机构在审批异种移植时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对医务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进行专门培训。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以确保异种移植的安全性。虽然异种移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我们呼吁中国引入类似美国的同情使用政策,为长时间等待传统供体器官的患者提供紧急治疗选项,允许他们在严格的伦理和法律监督下接受基因改造的猪器官。这项政策不仅能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推动技术进步,还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应对异种移植面临的挑战。

图片

异种移植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技术,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在法律和伦理标准上的差异要求各方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同时,国际合作促进医生和研究人员之间的技术共享,确保临床实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保证中国异种移植技术的科学性和标准化,建议由国内顶尖专家组成委员会,负责整合多学科研究与临床经验,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和临床指南,包括供体猪的选择、动物饲养环境、病原监测、基因改造策略、患者受体选择及伦理法规等(见图1),确保异种移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建立多方对话机制,制定适应性标准,实现供体猪基因改造方案、临床实践、伦理审查和法律法规的一致性,这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及所有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此文,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携手共同推动异种移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提供的链接访问原文以获取更多详情,欢迎大家关注与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