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孪生的概念
数字孪生源自英文“Digital Twin”,又称为数字镜像、数字化映射。
简单来说,数字孪生是指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数据,建模仿真,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出与物理实体高度相似的数字模型,然后再通过实时数据交换和分析,实现对物理实体的监控、分析和优化的一种技术。
二、优势所在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这样做是多此一举,再怎么通过数据模拟仿真,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出真实的物理世界,那么,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麻烦,不直接在真实世界里,基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呢?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做的难度和成本很大。比如说,要研究各种在外太空运航天技术、核技术和新医疗技术等等,在真实的物理世界里进行测试的成本非常高,甚至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举例来说,很多朋友都知道太空授课(请参阅上图),其他先成本不谈,光把约2.9公斤的上课教具从地球上运送、携带至空间站,成本就将近要35万元人民币。
客观来说,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进行测试的绝对成本也很高,但是再高也比相对于在真实物理世界中进行研究成本低。
因为大多数不满足需要的方案,在虚拟世界测试环节中就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测试显示比较成熟的方案才会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进行进一步实测,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升研究效率,这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三、核心要素
1、数据
数据是数字孪生的基础,它包括物理实体的各种属性数据、运行状态数据、环境数据等。
这需要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多种手段进行大量采集,并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预处理和融合,以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和全面,数据越优质,最后所构建出来的模型就越精准,就越接近于真实的物理世界。
2、模型
模型是数字孪生的核心。它是对物理实体的抽象和简化,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等,对物理实体的结构、行为、性能等进行描述和模拟。
3、平台
平台是数字孪生的载体。它集成了数据管理、模型构建、仿真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为各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操作环境,通过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操作、分析和应用。
4、应用
如果把数字孪生类应用比成一部智能手机的话,前三者(数据、模型和平台)相当于是手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智能手机的基础,至于最后具体能实现什么功能,取决于具体的APP。
现阶段,热门的数字孪生技术类应用场景角度,本文将在第五节中详细介绍。
四、关键技术
第三点只是数字孪生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大致框架,为了实现,做到这一点,它必须综合运用以下各种技术:
1、物联网技术
通过在物理实体上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为数字孪生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云计算技术则为数字孪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大规模的模型构建、仿真分析和数据处理。
3、建模与仿真技术
建模技术可以对物理实体进行精确的建模和描述,仿真技术则可以在数字空间中对物理实体的行为和性能进行模拟和预测,为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可以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物理实体的智能诊断、预测性维护和自主决策等功能。
5、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孪生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将数字孪生信息与物理实体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操作和交互方式。
五、应用领域
1、制造业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产品设计与研发、生产过程优化、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等。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同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孪生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交通运输
数字孪生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例如,通过构建交通网络的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
4、医疗健康
数字孪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如人体生理模型的构建、疾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的研发等。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人体生理过程进行模拟和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方法。
六、总结和展望
总的来说,数字孪生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多行业、多学科相融合所诞生的、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数字化模型,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兴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未来将不断快速发展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