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有了明星效应 胶东渔村何以成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11月15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等7个乡村入选,至此,我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居世界第一。

山东在以文旅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更加注重“质”与“优”,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让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有了明星效应。

渔村获世界级荣誉

烟墩角村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是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被誉为“中国天鹅村”。这里还有沿海传统民居——海草房,是渔家秧歌、海草房建筑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地。近年来,烟墩角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发掘大天鹅、海草房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图片

“每逢冬季,烟墩角静谧的海湾里‘冬之精灵’翩翩起舞,大天鹅成为烟墩角村发展旅游产业最宝贵的财富,每年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写生爱好者和游客从天南海北汇聚这里,用相机和笔墨将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定格。”荣成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烟墩角村拥有640多年历史,现存完整的海草房1000余间,历史最久远的达300多年。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被称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近年来,该村对海草房进行维护性抢修和保护性开发,渔家民宿、海草咖啡、渔家美食等休闲旅游业态逐渐兴起。海草房、大海、大天鹅,已经成为烟墩角村独有的风景。

近年来,烟墩角村从产业思维出发积极整合渔业、农业、旅游业等资源,擦亮大天鹅和海草房两大品牌,乡村旅游实现了大踏步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品牌引入,烟墩角村目前拥有海草房民宿和渔家乐70多家,60%以上的村民干起了旅游业。

图片

产业思维激活文旅基因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活动上,世界旅游联盟与中国国际减贫中心联合发布了“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大洪沟村、潍坊市青州市桐峪沟村、烟台市蓬莱区东方海岸果谷3个案例入选。

图片

大洪沟村每逢周末便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众多市民纷纷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亲身体验大洪沟村的田园风情,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惬意与宁静。

"大洪沟村原本是一个仅有63户、233人的小村落,几年前还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洪沟村迎来了转机。在当地政府和浙江中图文旅集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村集体资产入股、群众资产租赁、社会资本引入及专业团队运营的多方合作模式成功转型。"大洪沟乡创产业园合伙人、项目投资人万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如今洪沟已打造成会员共享农庄为核心,涵盖民俗度假、乡村特产售卖、民俗展示、观光农业、休闲康养、农耕体验、乡村游乐、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新模式,充分保留乡村特有的环境和山水,又规避了传统乡村旅游的重复性定位,很好地弥补周边大型景区的市场空白,成为了大众眼中“小而美”、产业孵化型、精致度高的超级乡村。

万强表示,大洪沟村抓住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的机遇,用“市场化”思维引进资本,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采取村集体资产入股、群众资产租赁的模式,盘活了村内70套闲置宅院和周边460余亩低效闲置土地,村企携手打造了“大洪漫谷”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就业1100余人,探索出了大洪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露营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受到了国内游客的关注和好评。2023年4月,我们打造了露营基地,设置了天幕、帐篷、篝火,搭建了舞台,每逢周末,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享受惬意的乡村夜晚。”大洪沟村创产业园区酒店经理苏展鹏介绍。

作为“资本入乡”的典型样板,大洪沟村实行“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通过创业入股、纯粹租赁等方式,累计引进乡村振兴合伙人162名,打造了灵泉春茶、汉服馆、浮生小酒馆、咖啡屋、妮妮红等15个合作项目,成为不靠游客支撑也能自我发展的产业孵化器,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享受,同时为城市游客提供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两件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尤其是面对更广泛的参观和游览人群,传统村落通过带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变得生机勃勃,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更因为文旅产业的切入而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山东儒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轶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培育发展乡村振兴产业链是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如今山东各地都积极在乡村振兴上做好文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图片

纵览山东各地,美好的乡村文旅产业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在临沂,“十里湾·田园沐歌·印象白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积极探索“生态+”乡村振兴模式,白楼湾湿地公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济宁,“美丽泗河·牛楼印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通过开发建设生态农庄、特色民宿等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助力片区村民增收;位于淄博的“饮水锶源·沂河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艺术活化乡村,通过建设艺术和村史馆、风格民宿等,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年接待游客53万人。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乡村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形成“政府引领”“景区带村”“公司+村集体”“乡村合伙人”等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23个、景区化村庄1043个,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多个,带动一大批村庄致富增收。打造“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品牌,设立体验基地37处,举办春季赏花、黄河踏青、游购乡村、乐动生活等活动3000多场次,实现以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化、精致化、特色化、时尚化发展。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同时,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通讯员 李钟芸 威海报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