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汇·南海工匠|王明珍:“黄花梨改变了我的命运”

原标题:

王明珍:“黄花梨改变了我的命运”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在海口“黄花梨小镇”龙泉镇上,有一家专业的黄花梨家具厂,今年56岁的王明珍是这里的负责人。他长期从事黄花梨家具制作,是海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首届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南海工匠)。“现在海黄是珍贵木材的代名词,但以前它曾被当作药材卖,五毛钱一斤。”

王明珍的老家龙泉镇(2002年以前称十字路镇)占符村属于羊山地区,人多地少,非常缺水,当地有不少人做木工谋生。还在上学的时候,王明珍就利用放假时间跟着姑丈、姐夫学做木工,并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20世纪80年代,王明珍的哥哥王明善,以及同村村民王英权、陈道愈等人去省内的药材公司、林场、农场、黎村苗寨收购黄花梨,然后运到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地的药材市场卖,赚每斤两三毛钱的差价。1988年,王明珍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当时,药厂粉碎黄花梨提炼精油,作为药引。”王明珍回忆,他们经常坐班车去昌江、白沙等市县的药材公司收黄花梨,有时也会从县城坐摩托车去乡镇,再从乡镇徒步进村,找老乡收黄花梨木或树根。收到后,像蚂蚁搬家一样拎着几袋木头往回走,风餐露宿,日晒雨淋。

王明珍兄弟赚到第一桶金后,占符村及周边村庄外出收购黄花梨的村民越来越多。省内外很多人慕名前去交易黄花梨,十字路镇成了海南岛的黄花梨集散中心。

但很快,市场风向就发生了变化。1985年,我国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掀起了一股明式家具热,一些精明的岛外商人开始来琼收购黄花梨制作明式家具。

“我记得,最早是广东的伍炳亮来海南收黄花梨做家具,价格是两三元一斤,比药厂价八毛钱一斤高出不少,我们就把好一点的花梨卖给他,把根及边角料卖给药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人开始在海南收购黄花梨做根雕,再度推高了黄花梨价格,药厂就基本上用不起了。”在与全国各地的收购商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明珍看到了黄花梨家具的高附加值,于是开始自己制作黄花梨家具。2006年,他在海口城区开了一家黄花梨家具作坊,迎头赶上了新世纪的黄花梨市场热潮。

“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至2013年,海南黄花梨原料价格从几百元一斤涨到上万元一斤,几乎是一个月一个价!”王明珍说,如果单纯按价格比较,过去30多年海南黄花梨的价格,已经涨了一两万倍。

2018年底,王明珍回到龙泉镇,开始经营黄花梨家具厂,每天与工人们一起设计制作高品质的黄花梨家具,技艺不断精进。

从业几十年,王明珍对黄花梨有了非常专业的认识。他说,不同产地的黄花梨特点不一样,比如海南岛西部的黄花梨颜色偏深(红褐色、浅紫色较常见),海南岛东部的黄花梨颜色偏黄。“黄花梨家具木性稳定,不容易变形和开裂,质感细腻,纹理独特美观,令人赏心悦目。”他介绍,黄花梨家具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选料、开料、制作、雕刻、包铜、组装(拼板)、打磨等,要呈现木料最美的纹理,达到最好的整体效果,非常考验工匠的眼光和技艺。

与海南黄花梨结缘36年,王明珍珍视自己遇到的每一块木料。他说:“小时候我们家小孩多,家里穷,经常吃地瓜、木薯、萝卜干,是黄花梨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命运。”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