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永赓续 踔厉奋发新征程——纪念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图片

  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书记、劳农会主席、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政委黄松坚。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执笔人:端和巧) 

  今年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滇黔桂边区红军游击队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播下的革命火种。它所创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是红七军主力北上、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在南方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党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根据地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接合部,中心位于云南富宁县,重要活动区域覆盖了3省区28个县,壮、汉、苗、彝、瑶等民族约180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百色起义播下革命火种

  1929年冬和次年春,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举行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以及右江苏维埃政府和左江苏维埃政府。起义后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滇黔桂边区各族人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1930年冬,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奉命率红七军主力北上,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等率少数干部返回右江,于1931年1月重建红二十一师。8月,中共两广省委派陈道生到右江地区,传达上级关于整编红军、改组地方政权的指示,将红二十一师整编为右江独立师。同时进行战略转移,跳出敌人包围圈,到外线作战,寻找新的立足点。在综合分析后,决定把云南富宁县作为新的革命根据地。随后,派干部谭统南、黄庆金等,由富宁籍红军战士刘家华带领,进入富宁七村九弄一带,与各族群众交朋友、喝鸡血酒,建立感情,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1932年底,右江地区领导人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1933年1月,右江特委委员、下游临时党委书记黄松坚在广西果德县弄屯召开临时党委扩大会,决定将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黄松坚任书记,继续担负起领导整个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重任。随后,陆续派干部到富宁七村九弄地区,与先期到达干部一起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以七村九弄为立足点,以各种方式发动群众,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和上层人士,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革命力量迅速发展起来,红军在富宁站住了脚跟。

图片

  根据地在艰苦中创建

  1933年6月至9月,黄松坚经香港到上海向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汇报工作,提出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得到上级肯定。1934年滇黔桂边区在各地纷纷组织起“兄弟会”与“劳农会”,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以富宁七村九弄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到1934年5月,滇黔桂边区的武装斗争已由中心区的富宁发展到广南、麻栗坡和广西的靖西、那坡、德保等县的部分地区。红军游击队主力已有700余人,成立劳农会21个、赤卫队27个,赤卫队人数达2600余人。为此,国民党富宁县政府对边区革命形势十分恐慌,急电请云南省政府龙云派兵镇压。1934年7月,广富守备大队派出1个营袭击驻江局、甘美的红军游击队。游击队得到群众送来情报,设伏待敌。进攻甘美之敌人进寨后见空无一人,正想撤退时,游击队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开火,敌连长以下30人被击毙。甘美一战,打响了包围根据地第一枪,也是游击队取得第一次胜利,极大鼓舞了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人民的信心。

  随着游击队的节节胜利和群众工作的普遍开展,边区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1934年11月,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在富宁九弄的多立寨召开,宣布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同月,边区临委在谷留召开边区劳农会、赤卫队大会,宣布成立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合队等政、军、群领导机构,这标志着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翻开了边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构建立后,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群众工作和争取农民武装的工作,反抗敌人“围剿”,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边区临委和红军游击队利用群众熟悉的壮、瑶、汉民歌曲调,配以革命歌词,创作红军歌曲,倾诉民众苦难,憧憬革命未来,歌颂党和红军功勋,这些歌曲对宣传发动群众起到了重要作用。1935年初,边区临委收编了广南县黑支果苗族王开洪武装,将其改编为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独立大队,根据地随之扩大。

  1月下旬,中央红军挺进贵州后,蒋介石电令龙云派兵堵截。为响应中央红军长征,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决定主动出击,进攻皈朝,佯攻富宁县城,以震慑敌人并牵制滇桂敌军。游击队从七村九弄地区出发,消灭归朝守敌后,召开大会并示威游行,整编红军游击队。整编完成后,主力向富宁县城挺进,滇桂国民党军急忙调整兵力进行“围剿”。达到牵制目的后,游击队返回七村九弄。此时敌人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为阻止进攻,红军游击队在黄松坚指挥下与敌人在弄迫激战,打乱了敌人联合“会剿”计划。

  5月上旬,边区临委为牵制敌人兵力,指挥红军游击队主力600多人进攻富宁,同时派出部队进攻剥隘等交通要道和重要集镇。固守这些据点的敌人纷纷告急,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急忙调兵遣将,向游击根据地进攻。红军游击队围攻富宁城3天,达到调动牵制敌人兵力目的之后,红军游击队主动撤出战斗,在那刀阻击增援富宁的靖镇守备独立营,消灭敌人100余人。10月,红军游击队转移到中越边境的广西靖西地区,与在此休整的大部队会合。

  将革命坚持到底

  1935年5月,边区临委书记黄松坚到上海向中央上海临时中央局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滇黔桂边区失去与中央保持联系、得到中央直接指导和支持的机会。为加强党对根据地的领导,10月,中共思果中心县委派原红二十一师62团政治部主任、恩隆县特支书记藤静夫等11人到富宁,继续领导富宁七村九弄根据地的革命斗争。1936年3月,红军游击队主力从中越边境的靖西返回富宁。5月,由藤静夫主持,在者兰的汀水召开了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在边区临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把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合并为滇黔桂边区劳农会,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改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会议选举藤静夫为滇黔桂边区党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黄德胜任游击队司令员。决定在原游击队活动的广南、麻栗坡、西林、隆林等边沿地区建立各级政权组织,组织武装暴动,配合反“围剿”斗争。

  滇桂两省军阀把滇黔桂边区根据地视为眼中钉,军事上采取了两省联合会剿,还采取“移民并村”“保甲法”“连坐法”等极端毒辣的手段对付群众。5月,国民党广富独立营在皈朝两个月内杀害无辜群众及农会干部130多人。1936年9月,敌人对那拉、那达、南江、渭那4个村子进行了大屠杀。为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保卫根据地,游击队在芭莱、谷沙两次战斗中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到1936年底,富宁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小数十次反“围剿”战斗,抗击敌人近10万人次的围攻,歼敌近3000人。随着反“围剿”的胜利,富宁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不断巩固,根据地的人口发展到10万多人,游击队发展到2600多人,革命形势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黔桂边区游击队的主力接受国民党改编北上抗日,滕静夫等一批留下的红军干部战士仍然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在中越边境地区以各种方式开展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富宁解放。

  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记录了红军游击队和边区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是根据地建设发展的精神基石。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广大党员和根据地军民怀着对党的忠诚,不畏千难万险,不惧敌人多次围剿,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奋勇向前。战斗中,有303名红军指战员和赤卫队员牺牲,各民族人民群众也付出了惨重的牺牲。正是有了共产党人和根据地军民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心,根据地才能在敌人的围剿中屹立不倒,不断发展壮大。这深刻启示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党忠诚、坚定信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据地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红军游击队和边区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31年到1938年,与敌人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建立和恢复中共基层支部以上至边区一级党的组织44个,有党员600多名,建立健全了全边区县以上革命委员会20个。基层党组织的建立为加强党对根据地的领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革命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根据地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根据地时期,党始终牢记群众利益,决定在村寨集中、人口密集的百油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试点,重新登记土地,广泛进行土地改革宣传,受到边区广大劳苦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族群众积极支援红军游击队,提供物资、情报、掩护伤员,还有许多参军作战,配合反“围剿”斗争。正因为如此,根据地才能不断巩固,革命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这深刻启示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宗旨,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

  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是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法宝。当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初到富宁时,他们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成功开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35年5月,边区临委收编了广南县黑支果苗族王开洪武装,并争取到富宁县壮族上层人物何毓南等支持。这些举措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深刻启示我们,只有深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赢得民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是根据地发展的重要保障。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广泛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对当地群众秋毫无犯,将没收来的浮财分发给穷苦群众,赢得了广泛的民心,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然而,在红军游击队改编中,由于桂西特委主要领导人拒绝执行上级指示,违背党的纪律,最终导致根据地丧失,教训非常深刻。这深刻启示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指示,这是确保革命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1975年,邓小平同志对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作出“富宁是革命根据地,确有其事,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的批示。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心中满怀敬意,深切缅怀根据地军民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对党的忠诚与不屈不挠的意志,镌刻在云岭大地,写就了永恒的历史篇章。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肩负使命,继续传承和发扬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