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试院唐代古柏
《妈祖圣迹图》局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纪晓岚奉命视学福建。在福建提督学政期间,纪晓岚按临各府主持科考,于此时机访寻奇闻轶事,将其收录于晚年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书中与闽台两地相关的趣事多达几十则。身为主考官,纪晓岚在闽督学期间桃李满门,福建学子进京考试多会登门拜访,时常引发纪晓岚对往昔福建时光的追怀之情。
衡文取士 清厘科场积弊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补福建学政,时年38岁。纪晓岚奉命视学福建期间,官阶提督学政,在闽主要工作就是主持地方科考乡试,为朝廷遴选人才。乾隆三十年(1765年),纪晓岚因父亲纪容舒在家病故,回家服丧,在福建为官时间不到3年。
现存《纪昀提督福建学政坐名敕书》显示,纪晓岚接到敕书的具体时间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初四。清代外任文武官员皆给敕书,由内阁撰拟,离任之后,赴内阁恭缴。敕内一般写明职衔姓名,称“坐名敕”。
作为地方科举的主考官,纪晓岚称得上是尽忠职守。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纪晓岚曾前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对于学政事务可谓轻车熟路。下车伊始,纪晓岚就开始奔波在福建各府州县进行岁试。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十六日自福州出发,依次考校兴化、泉州、漳州、汀州、邵武、永春、龙岩,次年接续考核福州、延平、建宁、福宁,五月结束考务回到省城。
纪晓岚一边执行公务,一边点评各地文风,稽查考场陋习并予以整顿,同时将相关事项汇报给乾隆皇帝。根据当前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任职学政期间,纪晓岚就福建各地考试情形共缮写5篇奏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为《奏请饬各省书坊凡四书五经中字同庙讳御名阙笔折》《奏为敬筹闽省学政事宜以杜弊端折》《奏为武生冒籍易名捐选职官请旨交部查办折》《奏报本年岁试情形折》《奏报岁试完竣情形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二十六日,纪晓岚在这一天接连写了两份奏折。主题分别是福建考场中的避讳问题、闽省学政事宜。按照纪晓岚在福建按临考试的进程,这两份奏折是他在完成漳州岁试前往龙岩的途中所拟。
经过对兴化、永春、泉州、漳州几处学子试卷的评阅,纪晓岚发现考生不避庙讳、皇帝名讳现象颇多,经查访,原因是闽省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是由坊间刊刻,书中对皇帝名讳没有避讳,以至于学子无知犯错。另外,也因为官方韵书是清雍正年间刊本,时间相隔久远,虽然对世宗皇帝庙讳敬而不载,然而乾隆皇帝的名讳却赫然出现在蒸韵、锡韵中。有鉴于此,纪晓岚建议乾隆皇帝下令让各省兜售四书五经的书坊对书中出现皇帝名讳应遵照缺笔惯例处置。至于韵书,亦应让武英殿重刊、修订。
另一篇奏折罗列6条改善意见:其一,府学生宜申旧例约束;其二,一切帮补等事宜仍由府学转详以存体制;其三,缘事戒饬之生员宜分别考试;其四,帮补宜归划一以绝讼端;其五,试卷宜增写涂注字数以防弊窦;其六,宜复点句勾股之旧例以免稽延。
同年十月十二日,纪晓岚再就汀州武生在他省冒籍捐纳事件向乾隆皇帝禀报,详细说明其处理措施。所谓冒籍,是假冒籍贯的简称,科闱弊端的一种。清朝规定,凡科举考试,各省参加考试的生员名额以及录取名额均有限定,录取之规定亦有别。故而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亦可在本籍与寄籍中作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者,称之冒籍。
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勤于学政给予奖励,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初六下旨,纪晓岚由福建学政补授翰林院侍读,纪晓岚为此上谢恩折,这就是《奏谢补授翰林院侍读折》的由来。另外两篇奏折《奏报本年岁试情形折》《奏报岁试完竣情形折》择要概述了他在福建各府州县履行福建学政职权的情况,并涉及各处考场出现的情形,逐一评点各地学风。
采风问俗 访闻闽台社会习尚
借助于到各地主持科考的机会,纪晓岚对福建所属各处的社会风俗都有所见闻,尤其是各类奇闻轶事、志怪丛谈,都收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在汀州试院的两棵古柏有参天气势,当地人言称已经成神,纪晓岚初时并不相信,待到夜间,果然见有两红衣人在树梢之上向他作揖:
福建汀州试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余按临日,吏曰当诣树拜。余谓木魅不为害,听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当拜。树柯叶森耸,隔屋数重可见。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梢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呼幕友出视,尚见之。余次日诣树,各答以揖,为镌一联于祠门曰: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袁才子尝载此事于《新齐谐》,所记稍异,盖传闻之误也。
依据纪晓岚在奏折中的信息,他八月中旬到龙岩,九月中旬到汀州,十一月上旬到达邵武,除去中间的路途花费的时间,起码有月余在龙岩和汀州。纪晓岚对龙岩的文风评价是“士习亦淳”、汀州“距省窎远,文生童颇质朴畏法”。在龙岩时,纪晓岚曾为龙岩州学撰写《重建龙岩州学记》一篇。
如今汀州试院内的古柏尚存,旁边并有纪晓岚的石雕像,俨然还原了当年他在院内观看两棵柏树的历史场景。据传,长汀还保留着纪晓岚题写的三块匾额,分别是“文明有象”“渤水蜚英”“追步东山”,均为纪晓岚在汀州访察地方家族学风时即兴创作。纪晓岚每到一地几乎都留有一些他见闻或访听到的奇谈,就连福州学政衙署也不例外。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巡台御史孟邵横渡海峡前往台湾任职的遭遇。或许是知晓纪晓岚在福建任职两年,对闽台事务一定是兴趣浓厚,孟邵特地把自己横渡海峡的遭遇告知纪晓岚。因此,纪晓岚间接把横渡黑水洋、遭遇大鱼漂荡17天,万幸被海神妈祖搭救的故事记录下来,生动且传神,极具现场感:
初出厦门,即雷雨交作,云雾晦冥,信帆而往,莫知所适。忽腥风触鼻,舟人曰:黑水洋也,其水比海水凹下数十丈,阔数十里,长不知其所极,黝然而深,视如泼墨。舟中摇手戒勿语,云其下即龙宫为第一险处,度此可无虞矣。至白水洋,遇巨鱼鼓鬣而来,举其首如危峰障日,每一拨刺,浪涌如山,声砰訇如霹雳。移数刻始过。尽计其长,当数百里。舟人云来迎天使,理或然欤?既而飓风四起,舟几覆没,忽有小鸟数十环绕樯竿,舟人喜跃,称天后来拯。风果顿止,遂得泊澎湖。圣人在上,百神效职,不诬也。遐思所历,一一与诗语相符,非鬼神能前知欤?
其中描述的“忽有小鸟数十环绕樯竿”,一般而言就是妈祖现身搭救海上难民的前兆。具体的情景可以参照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的《妈祖圣迹图》。纪晓岚对台湾事务的兴趣主要是清代台湾的学政事务因为远隔重洋的关系,主持考试和学子赴考多有不便,因此将学政之权委托给台湾道或汉巡台御史,所以,在纪晓岚奏报的各府学政事务中唯独不见台湾。台湾的岁科考试情形由台湾道或巡台御史完成后造册交由福建学政再转送礼部,或许就是因为海上波涛难测,台湾的考试情况尚未递达纪晓岚之手。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曾与同僚一起上奏,内容是说明巡台御史已到应派之期,询问乾隆皇帝是否按期派遣。
八闽门生 馈赠文砚寄寓情思
在一拍卖网站上,有一方砚台被披露出来。砚上铭文内容为:纪晓岚闽中校士。旧游回首似前身,弹指流光廿八春。为问成阴桃李树,可能还忆种花人。研久封尘箧,庚戊六月开视偶题。
这首诗收录到《纪晓岚文集》中,名为《题闽中校士砚》,内容上缺“研久封尘箧,庚戊六月开视偶题”。“闽中校士”说明这方砚与纪晓岚曾任福建学政的史事相关。
梁章钜在《退庵诗存》卷八《黄霁青斋中题纪文达师九十九砚拓本》中有云:我家三世四十载、渊源一脉归儒宗(自注:师于乾隆甲申督闽学,先大父以下皆执业焉)。岸舟老屋我能记,小草往往偏春风,示我闽中校士砚,种花人去花犹红(自注:研赠先叔父太常公、铭句有云:“可能还忆种花人”)。“太常公”即梁斯仪,乃梁章钜的叔父。说明这方砚后由纪晓岚赠给福建门生梁斯仪。
据载,纪晓岚在汀州主持岁试时,长乐50多岁的梁天池带着4个儿子同场考试,这让纪晓岚蔚为奇观。经了解得知,梁家乃书香门第,明朝以来连续十四世出过秀才,尚未有荣登显宦者。纪晓岚对此大为赞赏,亲题“书香世业”匾额。乾隆四十年(1775年),梁斯仪、梁斯志赴京参加会试,其中梁斯仪中进士,授编修,梁斯志落榜。梁斯仪后来进四库馆,成为纪晓岚手下的协勘官。清嘉庆七年(1802年),梁斯志的儿子梁章钜中进士,会试主考官为纪晓岚,人生因缘际会如此。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梁斯仪再次外放回乡。纪晓岚感念28年前的闽中诸学子,出示《寄示闽中诸学六首》,并赠予梁斯仪此方砚台,极有可能是纪晓岚提督福建学政时的旧物。
在此,以《寄示闽中诸学六首》中的一首,来感受纪晓岚对八闽学子的情怀:平生无寸长,爱才乃成癖。每逢一士佳,如获百朋锡。甲乙手自评,朱墨纷狼藉。虽不接笑言,宛然共晨夕。别来八九年,姓名心历历。每遇闽峤人,慨焉怀曩昔。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