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三十岁左右,单位体检发现“NSE比正常值高出20多”,一查NSE指标升高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从此不淡定了,连续失眠好多天,“熊猫眼”都熬出来了……
肿瘤标志物——让癌症早发现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听到有人患癌的频率越来越高。癌症高死亡的风险,痛苦的救治过程,无不让人感到绝望,谈之色变。
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抗癌最佳的办法就是“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有一个“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是拿到结果后,显示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往往会焦虑得不行。
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是患癌症了吗?
比如
脂肪肝可能会导致铁蛋白升高
糖尿病也会引起癌胚抗原的轻度升高
月经期、妊娠期间CA125会出现异常
胃肠道的良性息肉也会引起CEA、CA199的轻度升高
血液标本如果抽取后未及时送检出现标本溶血,还会引起NSE的异常升高
⬆️ 点击问题,查看相关答案
正是因为有相当多的非癌症因素也可以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所以肿瘤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而是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检查、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等综合判断,而病理诊断才是肿瘤诊断“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呈阴性不一定就能排除肿瘤
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阴性不一定就能排除肿瘤,因为以下原因会引起检测的假阴性:
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
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其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
比如10%~2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AFP检测始终为阴性,或测定值升高不显著;只有约30%~50%的宫颈癌早期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25(CA125)升高。
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阴性但有肿瘤警告信号者仍需做进一步的防癌检查。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的早诊早治方案(2024版)中,均不推荐生物标记物的监测。
肿瘤标志物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虽然在常规筛查中并不值得推荐,但事实上,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疗效判断、预后评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辅助诊断的效用更为明显。
肿瘤标志物单次的小幅波动没有太大临床意义,我们更需关注一段时间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如果短时间内,某项肿瘤指标呈持续性上升(数倍至几十倍),再结合其他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才能判断病情。
可靠的肿瘤标志物
必须具备“特异性”与“敏感性”两个特点:
// 特异性
///
NOCITCE
特异性代表着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是否符合病情的基本情况。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AFP(甲胚蛋白,肝癌特异性指标)超出正常值,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
相反,如果一位肺癌患者的AFP超出正常值,或一位健康人的AFP超出正常值,他们的AFP超标就不具有特异性;
// 敏感性
///
NOCITCE
敏感性代表着肿瘤标志物是否会随体内肿瘤的情况而发生变化。
如果一位肺癌患者的CEA(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指标)具备特异性,并且随着肿瘤大小的变化而升高或降低,那么通过数次观察,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具备敏感性。
反之,如果这位肺癌患者的CEA不会随着肿瘤大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或是这位肺癌患者通过有效治疗肿瘤缩小,CEA经数次检测反而持续上升,这样的情况就不能称之为具有敏感性。
确定已经发现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后,患者或医生就能通过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病情的大概变化了。这一点对于及时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肿瘤标志物仅仅是一种抗癌的辅助诊断手段,绝不能代替目前诊断或随访病情的金标准——影像检查(包括CT、核磁、PET-CT等),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纯以肿瘤标志物作为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唯一证据。
报送:沈群(区卫健委)
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