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造女性车型,越被女车主吐槽”,最近又有新能源车企被女车主骂惨了。
长城旗下主打女性车型的新能源品牌欧拉,最近发布了自家APP即将下架的公告,称后续所有服务都将迁移到长城汽车App,引发很多车主的不满。
一些车主已经提前尝试了迁移,结果发现不仅界面丑到不行,而且很多原有的功能都没了,还有预约充电总断、系统不完全适配等的问题。
怒而批评欧拉虽然是第一个打出“专为女性造车”旗号的新能源车企,但其实“根本没把女性用户放在眼里”。
客观来说,欧拉APP的迁移属于长城汽车内部体系合并的一部分。
但从当年用粉嫩车型、可爱APP界面作为卖点吸引女性用户,到如今大手一挥直接合并,似乎也暗示了车企对所谓“女性车型”市场的微妙变化。
图源易车社区。
不只是欧拉,今年以来很多车企都已经不再高喊要造“女性的第一台车”“女生的头号玩具”。
看起来新能源领域一度轰轰烈烈的“她经济”,似乎已经彻底哑火。
但另一方面的现实是,这几年女车主的比例明明越来越高,市面上也不乏新的“女性神车”。
比如根本没有宣传自己是“女性最爱”的小米su7,女车主比例却超过了40%,就连最新出的Ultra版都有不少女用户买。
为啥标榜自己“专为女性设计”的车型反而卖不出去?新能源车企们为啥越来越不爱高喊“女性专属”?
到底是女性不买车了?还是车企们没打到女车主们的心坎上?
01
每个“女性最爱车型”,
都被女车主骂惨了
车企开始不做“女性车型”,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在于——女性不买账。
最典型的就是早早喊出“为女性造车,落子不悔”口号的欧拉,2024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4.72万辆,同比下滑39.25%,成为长城汽车旗下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品牌。
而其他品牌造出的“女生车”,往往也会在半年甚至一年内就销声匿迹。
再见已是在二手车商那里,而且以一种滞销的姿态出现。
现在如果你去问一个想买车的女性,如何看待市面上的“女性专属车型”,大概率也会得到负面的评价:
“很多车的设计土到让人难以置信,谁要花十几万买个芭比娃娃回家?”
“一说是什么女神车、公主车,感觉就要偷工减料,尤其是粉色内饰、粉色车型的那种,绝对有几万的价格是为这颜色交的。”
@波波测
某种程度上,所谓的“女性车”在很多人心中已经快成了“韭菜车”“粉红税”的代名词。
反而是不少根本没说自己是专为女性设计的品牌和车型,一翻数据会发现已经被女车主买爆。
比亚迪海豚去年的女性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接近90%,几乎成了很多25-35岁之间的女性买第一辆自用车的首选。
但这款车本身的定位和营销并没有突出性别,反而主打城市年轻人通勤用车。
更不要说一直被公认“女性爱买”的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曾介绍深圳近50%特斯拉被女性买走。
但无论是Model 3 还是Model Y,最大的产品标签依然是辐射整个年轻群体的“科技感”。
当人们在谈及“女性专属神车”的时候,其实不单是指这辆车是由女性驾驶。
更像是一台“女性自己能够完全支配的车”。
家庭用车无论谁开,都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从使用场景、车内空间,到其他家人能不能开得顺手。
但真正会被“女性神车”这个概念打动的女车主,追求的其实是一个独有、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喜好来构建的空间。
不同年龄、身份的女性司机,“梦中情车”的样子大概差别很大。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无论如何,这些需求都不可能用“粉色”“化妆镜”之类的单薄元素就轻松满足。
有人需要更好的视野,有人需要小巧灵活好停车,有人需要更贴心的设计,有人需要更敏锐的智驾系统——就像每一个男司机,或者说是每一个手握方向盘的人想要的一样。
一些汽车博主在讨论比亚迪海豚为什么受女性欢迎的时候,会频繁提到它较短的车头“很可爱,符合女性审美”。
但另一个事实是,对于普遍身高较矮的女性司机来说,短车头能提供更好的视野,让人更容易能判断驾驶位和车头位置的相对距离。
跟常规SUV相比,海豚的体积又更接近于轿车,相对小巧方便停车,符合大多数女车主“城市内通勤”的场景。
所谓的颜值只是锦上添花,被摆在前面的需求依然是最朴素的“好用”。
哪怕是更虚无缥缈的“心理需求”,女车主们想要的也比一味把车身涂粉的个别车企们所以为的要复杂、细腻的很多。
“女性专属神车”卖一台扑一台,并不能说明女性不买车。
只是新能源车企如果还想赚这份钱,单靠口号喊到震天响、再把刻板标签往车上一贴就完事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