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论坛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现场带来了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胃病诊断新视角:发现、创新与转化》为主题的主旨演讲。风趣幽默的他以中文打招呼开场,用中国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描述人类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斗争。
“诺贝尔也有幽门螺旋杆菌。”巴里·马歇尔在自传中提到自己有消化不良、头疼、忧郁等症状。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能确诊,而是往往将其归因于压力。为了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巴里·马歇尔曾自愿吞下菌液,证明该菌能在胃中生存并引发胃炎。这一成果革新了人们对胃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巴里·马歇尔有“幽门螺旋杆菌之父”之称。1982年,31岁的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医生发现了寄居在人的胃部的螺旋状细菌,并且“以身试菌”,通过实验证明了它是造成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也是造成人类胃癌的主要原因,从而开辟了胃肠道疾病研究的新时代。2005年,因为这一重要发现,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他们也一直致力于将这一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疾病。
巴里·马歇尔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是胃癌高发国,世界上大约一半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而胃癌的发生,往往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在中国,约80%的内窥镜是胃镜,20%是结肠镜。”据介绍,通过服用抗生素等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现在在澳大利亚大约只有20%的内窥镜是胃镜检查,医疗资源可以更多地往结直肠癌检查倾斜,“这就是未来10年中国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将真正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医疗费用。”他提醒,“随着年龄的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即使是感觉良好的老人也应该定期做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如今,年过七旬的马歇尔仍在为消除幽门螺杆菌努力,他自创“马歇尔HP个性化精准医疗”,使得幽门螺杆菌在澳大利亚的根除率达到95%。“我们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现在还没有真正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细菌之间的区别,所以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是分析幽门螺杆菌的DNA、基因组,比较幽门螺杆菌和其他细菌基因组的区别。”
他表示,如今,创新的技术、精准的检测、针对性的治疗和个性化的方案,都在形成新的治疗方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陈婷婷